建立心防 学者促政府明确化战争威胁
【中央社台北十七日电】 2025/05/18

总统赖清德上任後成立三大委员会,其中「全社会防卫韧性委员会」攸关台湾防卫,备受瞩目。学者指出,赖总统想从全社会防卫角度让台湾人民有「平转战」概念,并事先建立起「心防」;应对战争不应该是敏感词汇,台湾不会变成「全民皆兵」,而是朝向每个人在冲突下要能照顾自己。

总统赖清德去年六月十九日主持「信赖新政时代新台湾」就职满月记者会时,宣布成立「国家气候变迁对策委员会」、「全社会防卫韧性委员会」及「健康台湾推动委员会」,目的是替国家发展拟定战略,与民间力量展开对话以及和国际社会深化合作,更为未来的台湾展开行动。

中共在赖总统就任第三天後就发动军事演习,近一年来陆续藉口发动多次演习,共机共舰侵扰、认知作战更是每日日常,让外界忧心两岸冲突激化。

对於成立「全社会防卫韧性委员会」,外界好奇是否为了提前应对战争威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员刘文指出,「谈论战争是敏感议题」,但赖总统想从全社会防卫角度著手讨论,让台湾人民有「平转战」概念,如同民众平时面临台风侵袭前,会做好防台准备一样,全社会防卫概念也是要让民众设想,当面临灰色地带袭扰或是战争来临时,要如何准备及如常生活。

刘文认为,明确向民众指出台湾面临战争威胁要「愈快愈好」,事实上,全社会防卫韧性委员会所提供的意见,就是要让民众事前有所准备,但「情境要明确」,因为当情境不明确时,民众就无法客观理解评估危险下的状态。刘文解释,心理学平时谈的是创伤後照顾、灾後重建等领域,但目前台湾是要朝向「超前部署」概念,也就是「心防」,要使台湾民众在面对可能来临的危难情况时有客观认识;赖总统可能先要让政府内有共同意识,才能推广到全民。

刘文以今年三月的台南实地演练为例,「威胁提升蛮快的」,政府需要更有效地进行社会沟通,而目前各县市已陆续展开今年度城镇韧性演习,演习情境加入战争场景的比例提高,且排除以天灾为主的传统设定,转向军事冲突场景并采无脚本方式,这也能看出来政府部门的尝试与努力。

国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员沈明室指出,「不要避讳提到未来可能发生战争」,应对战争准备不应该是敏感词汇,因为做好战争准备不代表政府没有能力维持和平,或故意挑衅中国,政府应该设想最坏状况并做好充足准备,不应该顾忌抱持成见的批评或是担心刺激中国。

沈明室表示,目前各地进行的城镇韧性演习设想许多状况,国军年度重要军演汉光演习也变成务实性训练,目的都是要让军队与民间面临战争情况下,知道该如何处理,未来若能设想更多情境的演练,将会有更好准备。刘文指出,「心防」可分为两项,一是民众对於台湾可能面临的冲突有所认知,二是民众在冲突发生前可做好准备以减轻政府负担。当人民在战争或冲突情况下,仍然可以如常生活,照常上班上学维持社会稳定,就是给前线部队最好的防护,台湾不会变成「全民皆兵」,而是朝向每个人在冲突下要能照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