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動人生 改變命運(4)—[必修課(三):用心傾聽 設計未來]
【文/林歆芙】 2025/05/17

▲(左)2017年世大運場地,以「花、樹、水、陽光」為設計概念—臺北市立體育場,正是謝國鐘參與設計的作品。 (右)謝國鐘:「聆聽業主需求,放下專業知識的傲慢,以無私的心態設計建築,是建築師最大的責任。」
「幸福建築師」謝國鐘 學習用心傾聽人與環境萬物的聲音

2017年,曾在台灣運動史留下精彩紀錄的世大運場地,也是許多台灣人心目中自信與驕傲的象徵,以「花、樹、水、陽光」為設計概念的空間—臺北市立體育場,正是謝國鐘參與設計的作品。該專案為迎接2009年聽障奧林匹克運會而設立,謝國鐘融合聽障運動員需求、環保理念與城市功能,符合國際的田徑場標準,同時獲得綠建築認證,並巧妙地將場館設計比喻為盛開的玉蘭花,並以鯨豚造型象徵對自然的尊重。

擁有「26枚金牌」光環加持的世大運場地,開幕前還特別舉辦「萬人祈福晚會」,祈求世界和平及世大運圓滿成功。身為太極門弟子,他親身體驗與300位師兄姊合唱「世界之愛」,用雙手如花朵向天地徐徐綻放,傳遞愛與和平的理念,與田徑場座位區上方的白色膜構的飛揚線條,如鳥之羽翼、花之蓓蕾相互呼應,向上天祈福的心願。

人類的善心善念與環境萬物息息相關

這份巧妙的緣分讓他體會到,「人類的善心善念與環境萬物息息相關」。擁有30多年的建築經驗,並主持過許多重大公共工程之規劃設計,身為建築師,謝國鐘對於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一層的使命感:建築師的天職使命是為更多人設計好的居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大愛,讓他在做建築設計時,也會懷抱這種胸襟,設計讓人感到幸福的建築!

他的設計內涵,不僅注重美學,更關注建築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就像他曾關注過八十年代的冬山河改造,那「不只是一條河的改造,更觸發連結一群對土地熱愛的人們,與冬山河日夜深刻對話」,也影響他朝著「建築要有環保與社會價值,並為未來生活帶來改善」的方向前進。

放下專業的傲慢 用心聆聽客戶的需求

師父引導他學習心的功夫,在生活中修行,也讓他開始反思:建築師的想法不一定契合業主的需求與看法,當雙方的想法產生衝突時,要如何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平衡點?他以自己在菲律賓克拉克自由貿易區的水樂園設計為例,2014年,當時在地的建材取得困難,造價更是超出預算近兩倍,業主非常生氣要解約,但他不讓自己困在負面情緒,反省疏漏之處,花費兩個禮拜重新設計,克服了許多挑戰並控制在預算之內,最終成功達到業主需求。2018年這座菲律賓最大的Aqua Plant 水樂園開幕時,謝國鐘親臨現場,看到遊客們開心地使用所設計的空間,讓他深感欣慰。

此外,謝國鐘強調「慈悲心與良心」對建築設計的重要性。他表示:「聆聽業主需求,放下專業知識的傲慢,以無私的心態設計建築,是建築師最大的責任。」他期許事務所成為建築師道場,為未來培養具備正向價值觀的建築人,為人類設計能帶來幸福與希望的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