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部发表《空气品质政策白皮书》
【记者王先国/综合报导】 2025/05/17

▲环境部长彭__明(右三)与出席《空气品质政策白皮书》发表记者会的贵宾,包括国立中央大学林能晖教授、张木彬教授、长荣大学赖信志教授、国家卫生研究院陈裕政研究员等人合影。
环境部今(十六)日正式发表《空气品质政策白皮书》,该白皮书历经六个月的「许愿池、公民咖啡馆、专家平台、科技论坛」四部曲活动,广纳约五七○则来自全民与专家学者的建言,聚焦各界建言形塑四十二项关键议题,盘点出六十二项未来具体工作,以「健康永续」为愿景,订定2030年细悬浮微粒(PM2.5)年平均浓度降至10 __/m________035年进一步降至8 __/m______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苎____br />
环境部表示,此份白皮书(资料下载https://gov.tw/c75),经由四阶段历程累积成形,首先於去年底启动的「好空气许愿池」活动,四周内获得319则来自民众与团体的建言;随後透过三场「好空气咖啡馆」,以面对面深入对谈,获得253则提议,藉由七场专家平台会议精炼专业想法,最後於为期两天的「AIR 2025—智慧城市永续清净空气科技创新论坛」,邀请国际专家办理六场演讲,并设四场专题论坛,聚焦未来治理与科技发展。

彭__明部长指出∶「民众最关心的不只是监测数字上的改善,更在乎生活周遭是否真正『有感』,这次白皮书便是从这样的角度出发,以科学为本、民意为依归,打造贴近人民的空品政策愿景」。

大气环境司司长黄伟鸣指出,随著PM2.5减量边际效益逐渐递减,空污治理已进入深水区,除了持续加大管制力度,更需结合净零排放,未来白皮书在施政上将以两大主轴推动∶一是作为上位计画的指引,二是纳入空气污染防制法及相关子法修正。

环境部指出,分析四部曲所搜集570则建言,民众最关心前三大污染议题分别为∶一、交通源(运具电动化与特定区域运具限制);二、工业源(异味与偷排管制);三、民生逸散源(露天燃烧),为回应民众期许,白皮书共规划四大核心章节,包括∶「促进全民永续健康」、「精进污染改善重点」、「净零共利减污」、「科技应用与公民参与」,逐一对应当前台湾空污治理的挑战与契机。在健康章节中,不仅聚焦儿少与敏弱族群空气权,也将室内空品管理纳为政策核心;而在污染治理方面,特别强调交通与生活逸散污染的减量,回应许愿池中最多民众关注的议题。

政策工具上,白皮书指出导入人工智慧管理、大数据分析及科技监控等技术手段,精进不法查缉与污染改善,同时环境部也设立「空气品质监测与预报中心」,透过推动多元资讯平台、环境互动资讯等机制,拉近民众与空气品质的距离,同时培育下一代空污防制人才,强化人力资本永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