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川普對英國、大陸讓步對台灣也會?
2025/05/14

正當相繼傳出台灣被美國列為關稅談判優先四國、前二十國之際,美國已和英國、中國大陸完成談判,而且美國都做出大幅讓步。在這波由美國總統川普發動的對等關稅震盪當中,由於近年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陡增,而且晶片產業也屢被川普指責是台灣從美國「偷走」,因此情勢異常險峻。如今美國對英國、中國大陸大幅讓步,更讓人期待:美國是否也會對台灣大幅讓步?

川普對各國祭出對等關稅,顛覆了二戰之後的國際貿易規則。以川普的交易性格觀察,他大幅拉高各國出口到美國的貨物關稅,堪稱「一石多鳥」之計:既打算降低美國國債風險、引導全球廠商到美國投資、重振美國製造業並創造就業機會、縮小美國貨品貿易逆差,更可說是試圖「漫天要價」,然後「就地還錢」,以達到迫使美國主要貿易夥伴接受美國開出的條件的目的。

但由於川普的態度過於咄咄逼人,激起的反彈也必然強烈。例如,川普揚言要把加拿大變成美國第五十一州,五月七日他與新任加拿大總理卡尼在白宮會晤,卡尼就當面嗆川普說「加拿大是非賣品」,川普也回敬不打算降低對加拿大的關稅稅率,雙方依舊針鋒相對。

川普對歐盟課徵百分之二十對等關稅,四月十五日歐盟反制對美課徵百分之二十五關稅,五月八日歐盟表示準備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對美國提告,並且規劃對九百五十億歐元(約三點二兆台幣)美國產品祭出反制關稅,歐盟對美國的強硬態度並未減弱。加拿大與歐盟都是美國的傳統盟友,但不僅歐盟、加拿大對美國以牙還牙,美國至今也沒有對歐盟、加拿大放軟。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川普也絕非鐵板一塊,畢竟他「漫天要價」並不意味他一定要拿到這個「價」;他宣布對等關稅措施之後,又自行宣布對中國大陸之外的其他經濟體暫緩實施九十天,就表示有談判空間。五月八日,美、英完成談判,對英國取消百分之二十五鋼鐵關稅、配額內汽車關稅降到百分之十;美國與大陸談判前川普自動降價,五月十一日雙方完成談判,美國對大陸商品進口關稅從百分之一百四十五降到三十。這兩個完成談判的案例,顯示川普的彈性頗大。

從英國和中國大陸這兩個案例來看,美國設定的談判範圍應介於百分之十至三十之間;但也不能排除美國獨厚哪些經濟體而低於百分之十,或基於「柿子挑軟的吃」、「不聽話該懲罰」而高於百分之三十。台灣被川普祭出的稅率是百分之三十二,與美國談判能降到多少?特別是,英國對美國是貿易逆差,尚且被課百分之十,而台灣對美國則是鉅額貿易順差,能不能談到更好的結果?考驗著賴政府的智慧與能力。

事實上,台灣在與美國談判之前,就已受迫或非受迫地付出了一些代價。舉其犖犖大者,台積電擴大赴美投資,帶動相關產業鏈跟進,勢必排擠晶片相關產業在台灣本土的投資;新台幣對美元匯率猛漲,漲幅高於台灣的主要出口競爭對手,導致台灣出口廠商的競爭力受到侵蝕,甚至進而恐將壓低出口順差對今年GDP的貢獻度。質言之,如果台灣對美國談判談成的關稅降低程度,彌補不了台灣已經付出的「頭期款」以及關稅提高後的損失,談判難謂成功。

尤其是,一旦因為談判出現受損產業,賴政府也應未雨綢繆,做好風險控管與彌補性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