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控制三高 心脏病风险降逾5成
【记者戴欣怡/新竹报导】 2025/05/13

五十岁张先生的父母皆有高血压病史,三十岁时在健康检查中发现血压偏高,但当时未特别留意,直到一位职场前辈因心肌梗塞猝逝,才让他警觉健康的重要性;与家庭医师讨论後,他自三十五岁起开始规律服药并定期追踪,如今血压稳定,身体无不适,肝肾功能亦维持良好。

新竹台大分院家庭医学部张炳勋医师十二日指出,控制血糖、血压与胆固醇,不仅能保护心脏,同时也具有保护肾脏的效果。张炳勋医师说明,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JM)近期发表的一篇全球性研究,分析三十四个国家、超过一百五十万名病人的数据,结果指出,五项可控制的危险因子──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吸菸与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与死亡率高度相关;而年龄、种族、家族病史等则为无法控制的风险因子。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心血管疾病在男性中较常见,但这五大可控制的风险因子对女性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显示,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中有百分之五十七点二与上述因素相关,男性则为五十二点六;而在死亡率方面,女性为百分之二十二点二、男性为十九点一。

张炳勋医师分析,只要妥善控制体重、血压、血糖与胆固醇,加上戒菸,未来十年内有机会降低一半的心脏病风险,并减少约百分之二十的死亡率。三高管理的关键,在於及早开始、稳定控制,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此研究进一步指出,五大可控制因子中,血压是对心血管健康及死亡率影响最显著的因素。若能将收缩压严格控制在一百二十mmHg以下,将可有效降低风险;而血糖与胆固醇的影响则会随年龄增加而略微下降。因此,若年轻时即出现三高问题,更应积极治疗,避免因无明显症状而忽视风险;反之,若老年後才出现血糖或胆固醇的轻微升高,则无须过度担心,应避免过於严格的饮食控制,以免导致营养不良或肌少症。

除了前述的五大因素,空气污染、缺乏运动、过量饮酒与忧郁症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心血管危险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