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保育署宜兰分署邀请蜻蜓学会志工 走访蜻蜓与豆娘的乐园-宜兰双连埤
【记者董秀云/宜兰报导】 2025/05/13

▲林业保育署宜兰分署举办「双连埤及邻近湿地赏蜓与增能活动」邀请蜻蜓学会志工,走访蜻蜓与豆娘的乐园-宜兰双连埤,持续推动保育、复育工作。(林业保育署宜兰分署提供)
林业保育署宜兰分署於今(十二)日举办「双连埤及邻近湿地赏蜓与增能活动」,邀请蜻蜓学会志工与该分署保育业务相关人员计三十人参与,透过现地实地走访观察,深入了解双连埤及周边水域的蜻蜓多样性与栖地生态价值,提升参训人员知能,持续推动双连埤地区的保育、复育工作。

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宜兰分署二O二四年在宜兰双连埤针对蜻蜓及豆娘展开生态调查,初步报告显示,双连埤主湖域及周边湿地已记录超过五十种蜻蜓或豆娘(蜻蜓目昆虫),其中不乏稀有物种,包括国家濒危物种NEN如蓝彩琵 、赛琳蜻蜓、漆黑蜻蜓,以及易受害物种NNT如三角蜻蜓等,且数量稳定。

现在政府单位、民间团体及友善耕作农民等持续在双连埤周边营造湿地环境,包括埤塘、复育池以及友善水田等,为这些物种提供重要栖息环境,成为生物的庇护所,而这些对双连埤湿地生态复育的行动也是在地居民与公部门合作的成果。

林业保育署宜兰分署表示,蜻蜓是农田湿地的生态指标,这是第一次针对双连埤地区进行完整的蜻蜓与栖地特性盘点,希望建立可应用於当地湿地栖地评估,作为推动双连埤周边湿地复育工作之参考。

台湾蜻蜓学会表示,目前研究结果显示双连埤地区的蜻蜓组成有其特殊之处,许多在别处难得一见的蜻蜓,例如稀有的蓝彩琵 、赛琳蜻蜓、漆黑蜻蜓等,在此地区却还算容易发现,表明双连埤对物种保育的重要性。蜻蜓学会进一步说明,其实双连埤主湖域尚无法恢复昔日风采,反而周边现存与经营中的小型湿地却保存较多蜻蜓资源,成为关键的生态庇护所,能为未来双连埤生态复育工作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