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自主高齡社會研討會 張麗善開講

▲縣長張麗善出席健康自主的高齡社會論壇,發表「偏鄉有愛、醫護無礙」農業型超高齡城市的地區醫療發展專題演說。(圖:縣府提供)
雲林縣長張麗善九日應邀出席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所舉辦健康自主的高齡社會研討會,以「偏鄉有愛、醫護無礙 農業型超高齡城市的地區醫療發展」為題分享。張縣長強調,高齡社會不只是挑戰,更是創新的契機,雲林用行動證明,縱使在偏鄉,只要有愛、有系統,就能打造「健康自主」的未來。
張麗善縣長表示,雲林縣是農業大縣,更是臺灣人口老化嚴重的縣市之一,老人人口比例全國排名第五,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的比率已達二十一.三%,隨著雲林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無論在長者醫療亦或健康照護需求,促進長者身體健康及活躍老化,雲林縣政府責無旁貸。
張縣長進一步表示,雲林縣醫療患寡又患不均,尤其偏鄉地區醫療資源相對不足,呼應「二零三零 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之「健康與福祉」、「減少不平等」、「多元夥伴關係」,積極爭取縣民醫療健康平權,啟動「偏鄉有愛、醫護無礙」,與縣內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若瑟醫院、雲林長庚醫院等六家急救責任醫院及縣外醫學中心:台中榮總、中國附醫、彰基醫院開辦專科遠距會診服務,透過遠距醫療服務,提升在地醫療資源可用性。
為解決草嶺鄉親就醫不便及因應該地日益增多觀光緊急救護需求,整合轄內六家急救責任醫院,提供假日急診醫療站、巡迴醫療服務及草嶺醫療照護加值方案,再搭配機動的行動醫療車及遠距醫療,弭平偏鄉醫療不均,真正照顧了弱勢的民眾。
去年,雲林縣全國首創推動「在宅急症照護加值方案」,一年內就成功建構了三支完整照護團隊,由臺大雲林分院、雲林基督教醫院,以及北港媽祖醫院組成,共同串聯六大醫院、天主教福安醫院、基層診所、居家護理所、社區藥局與長照機構,打造醫療與長照一體的整合服務網。數據顯示,雲林的在宅照護收案量已高於全國平均兩倍,顯見此模式深獲民眾認同,更解決待床或是在急診的壅塞,這是我們對於雲林縣所有長輩及鄉親最強大的守護,讓鄉親能夠安心在雲林生活。
張麗善縣長指出,面對人口日益老化問題,為讓長輩能夠在地、快樂老化,雲林縣政府透過辦理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健康促進方案、預防及延緩失能等課程,提供社區長輩一個休閒活動及共同學習的場所,並透過辦理長青食堂共餐服務,連結本縣社區營養推廣中心,確保食安健康及營養均衡,提供長輩一個一起用餐、相互陪伴的場地,全方位守護長者身心靈健康。
在高齡化社會的浪潮下,運動不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推動雲林縣高齡者的健康福祉,雲林縣自一零九年起向衛生福利部申請設立銀髮健身俱樂部,結合專業運動指導員規劃專業課程,並配備智能科技運動器材,為長者提供量身打造的運動計畫,有效防範高齡化帶來的健康問題。
對於雲林弱勢鄉親、獨老照顧,藉由社會安全網建構,推行「雲林縣獨居長者及弱勢家戶防寒、防餓雙B計畫」(Better Food & Better Housing福德好神雙B計畫),結合慈善單位及義工團提供獨居長者及弱勢家戶良好餐飲服務及保暖衣物,改善獨居長者及弱勢家戶居住環境,並針對失智及獨居長輩提供有定位功能及血氧測量和SOS求救功能的「天倫D+安心手錶」、建置「關雲長」APP,整合從醫院到社區的服務流程,結合智慧醫療,為雲林創造一個幸福宜居全齡的健康環境。
雲林縣是農業大縣,面對資源不足及人口老化等問題,透過智慧醫療、數位轉型、農業科技創新以及社會包容性等方面的努力,成功入選二零二四年ICF全球Top七智慧城市,是台灣也是亞洲唯一入選的城市,張縣長強調,雲林縣藉由智慧科技引領變革,持續優化城市的每一個面向,從智慧醫療到智慧教育,從數位農業到智慧交通,每一項創新都旨在提升鄉親的生活品質,縮短城鄉差距。
日前雲林縣正式揭示「愛老總綱領」,從生活、醫護、娛樂、社交、福利、學習等全方位照顧,張麗善縣長期盼透過十大面向全方位建構高齡友善城市,落實雲林鄉親長輩在地安老、在地安養,活得健康、快樂、精彩。
張麗善縣長表示,雲林縣是農業大縣,更是臺灣人口老化嚴重的縣市之一,老人人口比例全國排名第五,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的比率已達二十一.三%,隨著雲林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無論在長者醫療亦或健康照護需求,促進長者身體健康及活躍老化,雲林縣政府責無旁貸。
張縣長進一步表示,雲林縣醫療患寡又患不均,尤其偏鄉地區醫療資源相對不足,呼應「二零三零 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之「健康與福祉」、「減少不平等」、「多元夥伴關係」,積極爭取縣民醫療健康平權,啟動「偏鄉有愛、醫護無礙」,與縣內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若瑟醫院、雲林長庚醫院等六家急救責任醫院及縣外醫學中心:台中榮總、中國附醫、彰基醫院開辦專科遠距會診服務,透過遠距醫療服務,提升在地醫療資源可用性。
為解決草嶺鄉親就醫不便及因應該地日益增多觀光緊急救護需求,整合轄內六家急救責任醫院,提供假日急診醫療站、巡迴醫療服務及草嶺醫療照護加值方案,再搭配機動的行動醫療車及遠距醫療,弭平偏鄉醫療不均,真正照顧了弱勢的民眾。
去年,雲林縣全國首創推動「在宅急症照護加值方案」,一年內就成功建構了三支完整照護團隊,由臺大雲林分院、雲林基督教醫院,以及北港媽祖醫院組成,共同串聯六大醫院、天主教福安醫院、基層診所、居家護理所、社區藥局與長照機構,打造醫療與長照一體的整合服務網。數據顯示,雲林的在宅照護收案量已高於全國平均兩倍,顯見此模式深獲民眾認同,更解決待床或是在急診的壅塞,這是我們對於雲林縣所有長輩及鄉親最強大的守護,讓鄉親能夠安心在雲林生活。
張麗善縣長指出,面對人口日益老化問題,為讓長輩能夠在地、快樂老化,雲林縣政府透過辦理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健康促進方案、預防及延緩失能等課程,提供社區長輩一個休閒活動及共同學習的場所,並透過辦理長青食堂共餐服務,連結本縣社區營養推廣中心,確保食安健康及營養均衡,提供長輩一個一起用餐、相互陪伴的場地,全方位守護長者身心靈健康。
在高齡化社會的浪潮下,運動不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推動雲林縣高齡者的健康福祉,雲林縣自一零九年起向衛生福利部申請設立銀髮健身俱樂部,結合專業運動指導員規劃專業課程,並配備智能科技運動器材,為長者提供量身打造的運動計畫,有效防範高齡化帶來的健康問題。
對於雲林弱勢鄉親、獨老照顧,藉由社會安全網建構,推行「雲林縣獨居長者及弱勢家戶防寒、防餓雙B計畫」(Better Food & Better Housing福德好神雙B計畫),結合慈善單位及義工團提供獨居長者及弱勢家戶良好餐飲服務及保暖衣物,改善獨居長者及弱勢家戶居住環境,並針對失智及獨居長輩提供有定位功能及血氧測量和SOS求救功能的「天倫D+安心手錶」、建置「關雲長」APP,整合從醫院到社區的服務流程,結合智慧醫療,為雲林創造一個幸福宜居全齡的健康環境。
雲林縣是農業大縣,面對資源不足及人口老化等問題,透過智慧醫療、數位轉型、農業科技創新以及社會包容性等方面的努力,成功入選二零二四年ICF全球Top七智慧城市,是台灣也是亞洲唯一入選的城市,張縣長強調,雲林縣藉由智慧科技引領變革,持續優化城市的每一個面向,從智慧醫療到智慧教育,從數位農業到智慧交通,每一項創新都旨在提升鄉親的生活品質,縮短城鄉差距。
日前雲林縣正式揭示「愛老總綱領」,從生活、醫護、娛樂、社交、福利、學習等全方位照顧,張麗善縣長期盼透過十大面向全方位建構高齡友善城市,落實雲林鄉親長輩在地安老、在地安養,活得健康、快樂、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