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胁植物保育再推进在地行动再升级! 新竹分署推动「小小绿手指2.0」培力在地扎根校园
【记者江乾松/苗栗报导】 2025/05/10

「小小绿手指2.0」课程五月九日开课棉!林业保育署新竹分署致力落实《生物多样性公约》三大核心目标,积极推动竹苗浅山受胁植物在地保种与异地复育工作。一一一年携手林业试验所,在苗栗县通霄镇新埔国小建立受胁植物「迷你保种园」,并逐步导入「小小绿手指」计画,今年更升级迈入2.0版本,推动在地居民与学童共同参与,扩大苗木繁殖与保育教育推广,打造社区与校园协力的保育示范据点。

苗栗通霄地区的浅山丘陵地是台湾西北部低海拔受胁植物分布的重要热点,新埔社区拥有丰富里山里海地景及生态资源,是受关注热点中的热点。新竹分署自一一0年起启动受胁植物异地保育与复育推广计画,透过与林业试验所、新埔国小及社区发展协会合作,逐步推动「保种-复育-利用」三段式策略,一一一年在官、研、学单位规画下,在新埔国小建立受胁植物迷你保种园,强化地方参与及资源链结,让受胁植物保育从专业场域走进社区与校园生活。

新竹分署表示,在新埔国小建立受胁植物「迷你保种园」,栽植近二十馀种受胁植物,开始在地化的保种行动,同时导入「小小绿手指」课程,由师生共同进行植物扦插、播种与照养实作。一一二年起,进一步采集保种园的植物枝条、种子,繁殖扩大数量,苗木养成并推广至新埔火车站及社区角落绿化,将保育成果带出教室、深入社区。今年「小小绿手指」迈入2.0进阶阶段,新竹分署特别邀请新埔社区发展协会总干事陈柏源担任育苗讲师,带领新埔国小的孩子们认识家乡植物,学习四种受胁植物的扦插繁殖与育苗技巧,包括岛田氏鸡儿肠、庭梅、三叶埔姜及新竹油菊,并分享他多年在社区走读与投入受胁植物保育工作累积的经验,引导孩子从植物故事与实作中理解在地生态的珍贵,深化传承保育理念向下札根。

新竹分署说明,引导在地社区执行受胁植物育苗与复育工作,导入「在地保种、惠益共享」的理念,携手林试所辅导社区居民成为推广种子教师,传承植物辨识、标本制作、扦插技术等知识,扩大在地参与及技能培力,也让社区成为保育行动的生力军,透过推动社区与学校的协力合作,让保种工作从教室延伸至生活场域,达到教育与实践双重成效。
新埔国小王庆华校长也表示,一一一年校园花圃转型建立「迷你保种园」,不仅保种在地化、原生化,同时也解决原本花圃栽植非原生种-金露花枯乾枝刺刺伤小朋友的问题,学生过去参与「小小绿手指」课程反应非常热烈,今年学校特别整理出校园东侧网室空间作为育苗场域,积极参与推动受胁植物的教育与保种工作,也计画将从新埔国小出发,向苗栗沿海浅山五乡镇的友校募集合作校园加入校际合作,共同扩大在地保育教育的影响力,守护原栖地的生态资源。

新竹分署夏荣生分署长强调,新竹分署在国土生态保育绿色网络的蓝图建构下,持续强化物种、栖地与生态地景保育,优先投入资源於受威胁物种,新埔社区所在里山地区为台湾西北部浅山受胁植物的唯一或少数生育地,分署分年逐步践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公约的三大目标,逐一推动先「保种」再「扩大繁殖复育」。而致力激发在地、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和参与,永续利用并将惠益分享在地社区,不仅接轨国际保育生物多样性趋势,同时扣合联合国永续发展多项目标(SDGs)。未来,期待社区夥伴也能主力培育在地原生珍稀植物,提供社区绿美化,营造具在地特色的社区景观,企业或政府机关有景观美化需求,也能有机会向社区认购,一起参与保育与景观推广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