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水署嘉南管理處邀小組長與農民參訪濁幹線與北幹線串接工程 瞭解施工挑戰與亮點

▲農水署嘉南管理處邀小組長與農民參訪濁幹線與北幹線串接工程,瞭解施工挑戰與亮點。(記者李嘉祥攝)
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於濁幹線北港溪渡槽舉辦「濁幹線與北幹線串接工程社會參訪活動」,管理處長王志誠邀嘉義及朴子分處小組長及農民約200餘人共同探訪濁幹線北港溪渡槽工程及濁幹線與東石支線相關改善工程,瞭解施工挑戰與亮點。
農水署嘉南管理處表示,因應極端氣候變遷,行政院110年核定「臺灣各區水資源經理基本計畫」,以強化區域水資源韌性;此計畫三大經營主軸包括流域整體經營管理,打造西部廊道供水管網及強化區域水源調度及供水韌性,以及強化科技造水,目標圍繞著開源、節流、調度、備緩、管理等五大經營策略規劃,期改善西台灣缺水情況。
嘉南管理處指出,此次參訪主要是率小組長及農民至河床工地看北港溪渡槽工程,解說施作過程及功能;濁幹線與嘉南大圳過去設有北港溪倒虹吸工,能使濁水溪與曾文溪水源於枯旱時期相互調度備援,惟因北港溪床持續刷深,倒虹吸工遭溪流沖毀;為強化區域水資源韌性爰辦理渡槽新建工程恢復水源調度,濁幹線油車制水閘至仁保橋北興路間更新改善嘉南大圳北幹線東石支線等設施,以確保渠道輸水安全,降低輸水損失與提高輸水效率。
王志誠處長說,此工程最具挑戰處在於工期限縮,只有600天的施工時間,另也是自農田水利會時期以來首次做斜張橋,為高含金量技術;另塔柱造型意象以斜張橋為主體,造型靈感源自農民高舉雙手,歡慶豐收,工程部分也是一大挑戰;另配合國家綠道建置,農水署於濁幹線與北幹線沿線旁闢建全國最長的自行車專用道,自烏山頭水庫至濁水溪畔全線長88公里,橫跨雲嘉南市三個縣市,大圳旁水防道路及堤岸廣植喬、灌木,結合大圳藍帶綠帶共生生態路線,賦予百年大圳嶄新價值。
王志誠處長強調,渡槽完工後會將是全國跨距最長、調度水資源最大的一座渡槽,更重要的是在臺灣雨多、降雨時間不平均狀況下,可以發揮北水南引、南水北調的功能,對整個臺灣水資源的調度有非常大的幫助,為未來建立更具韌性的農田水利系統。
農水署嘉南管理處表示,因應極端氣候變遷,行政院110年核定「臺灣各區水資源經理基本計畫」,以強化區域水資源韌性;此計畫三大經營主軸包括流域整體經營管理,打造西部廊道供水管網及強化區域水源調度及供水韌性,以及強化科技造水,目標圍繞著開源、節流、調度、備緩、管理等五大經營策略規劃,期改善西台灣缺水情況。
嘉南管理處指出,此次參訪主要是率小組長及農民至河床工地看北港溪渡槽工程,解說施作過程及功能;濁幹線與嘉南大圳過去設有北港溪倒虹吸工,能使濁水溪與曾文溪水源於枯旱時期相互調度備援,惟因北港溪床持續刷深,倒虹吸工遭溪流沖毀;為強化區域水資源韌性爰辦理渡槽新建工程恢復水源調度,濁幹線油車制水閘至仁保橋北興路間更新改善嘉南大圳北幹線東石支線等設施,以確保渠道輸水安全,降低輸水損失與提高輸水效率。
王志誠處長說,此工程最具挑戰處在於工期限縮,只有600天的施工時間,另也是自農田水利會時期以來首次做斜張橋,為高含金量技術;另塔柱造型意象以斜張橋為主體,造型靈感源自農民高舉雙手,歡慶豐收,工程部分也是一大挑戰;另配合國家綠道建置,農水署於濁幹線與北幹線沿線旁闢建全國最長的自行車專用道,自烏山頭水庫至濁水溪畔全線長88公里,橫跨雲嘉南市三個縣市,大圳旁水防道路及堤岸廣植喬、灌木,結合大圳藍帶綠帶共生生態路線,賦予百年大圳嶄新價值。
王志誠處長強調,渡槽完工後會將是全國跨距最長、調度水資源最大的一座渡槽,更重要的是在臺灣雨多、降雨時間不平均狀況下,可以發揮北水南引、南水北調的功能,對整個臺灣水資源的調度有非常大的幫助,為未來建立更具韌性的農田水利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