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美陸關稅戰,誰撐得久誰就是贏家?
2025/04/21

在對七十五國暫緩實施對等關稅後,川普全力對付中國大陸,將大陸輸美產品關稅拉到最高百分之二百四十五,大陸也對美國輸陸產品祭出百分之一百二十五的關稅反制。做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為什麼他們會進行幾近「相互毀滅」的關稅戰?雙方的盤算是什麼?又各有什麼籌碼?

美國總統川普在本月二日宣布對等關稅以來,絕大多數受到波及的國家都急著與美國談判,爭取豁免或降低關稅,唯獨大陸立即以報復性關稅反制,令川普暴跳如雷,於是又再提高對陸關稅;幾個回合下來,雙方互相祭出的懲罰性關稅,都已疊加到令人咋舌。對雙方來講,這些動作其實都已經沒有太大意義,因為在如此離譜的關稅下,任何商品的市場競爭力幾乎都會蕩然無存,真若實施形同美陸貿易全面脫鉤。

美國會這樣做,主要當然是川普的性格以及他身旁的鷹派慫恿使然。他認定各國在美國對等關稅的威脅下,都不得不屈服讓步,不料中國大陸非但不吃這一套,還立即進行報復,所以他不斷提高關稅幅度,企圖迫使中國大陸與美國談判。而中國大陸則始終秉持「要談,大門敞開!要打,奉陪到底!」的態度,絲毫不肯示弱。

川普到底有什麼底氣發動對中國大陸的關稅戰?第一,他在第一任期就已做過,而且確實對中國大陸造成相當損失。這次課徵的關稅更高,他推測中國大陸將難以承受,應該會先向美國低頭。第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進口市場,去年大陸輸美產品高達四千四百多億美元,而美國輸陸產品只有一千四百多億美元,一旦互徵高關稅,大陸損失遠大於美國,將會先撐不下去。

第三,透過全面對等關稅威脅,把中國大陸產品從其他國家轉到美國「洗產地」的路堵住,不僅會讓大陸損失更大,也會迫使大陸不得不屈服。第四,美國仍是世界經濟、金融、科技乃至軍事霸主,其他國家即使不滿,在多方面的壓力下仍然會向美國靠攏,進而共同對付大陸。基於這樣的思維,美國一方面加強對中國大陸貿易與科技持續制裁封鎖,一方面計劃透過關稅談判,對美國所有貿易夥伴施壓,迫使限制與中國大陸的貿易往來,並以其為豁免或降低關稅的先決條件,使中國大陸孤立無援。

中國大陸之所以敢於全面報復,同樣是擁有底氣。第一,大陸輸美商品占總出口比例已從二○一八年的百分之十九點二降至二○二四年的百分之十四點七,對大陸貿易可能造成的衝擊已經降低。第二,大陸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全產業鏈的國家,聯合國產業分類所列的四十一個工業大類、兩百零七個工業中類、六百六十六個工業小類,大陸全都擁有,抗壓能力遠大於美國。

第三,大陸貨物貿易總額連續七年位居全球第一,已是世界一百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縱使失去美國市場還可以轉向其他市場,這些國家在「選邊站」時,未必會靠攏美國。第四,大陸擁有稀土及若干關鍵物資,短期內無法取代,可做為談判籌碼。第五,大陸十四億人口的市場夠大,只要能夠有效提高內需,就可以減少外銷受挫的衝擊。

顯然,大陸的策略是突破封鎖,拉攏盟友,避免孤立,並且精準打擊美國痛處,拉高美國消費者的痛苦值,對川普形成壓力。如此看來,美陸關稅戰誰能撐得更久誰就會是最後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