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石虎廊道、营造栖地 具成效
【记者周志祥/台中报导】 2025/04/21

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长期推动大甲溪沿岸部落里山计画,架设的红外线自动相机观测野生动物,近期於台中市和平区斯可巴社区记录到第一笔石虎影像(见图∶林业保育署台中分署提供),同时也捕捉到食蟹__、台湾叶鼻蝠等17种野生动物影像,显示协助社区夥伴、农友推动友善石虎栖地营造、里山保育,串联国有林班地与浅山间的森川里海石虎廊道,已有具体成效;首次拍摄到石虎影像,让斯可巴社区夥伴感到十分振奋。

林业保育署台中分署指出,为了串连国有林班地周遭森林、浅山到海洋的森川里海生态网络,与山村社区合作历经多年努力,将里山、永续理念融入山村资源经营、友善野生动物栖地的营造,培训山村社区认识社区生态资源,进行四季各类动物资源调查,在114年第一季分析斯可巴社区样点的红外线自动相机成果时,发现113年11月两度纪录到石虎出没,累积四季哺乳类动物调查共纪录到石虎、食蟹__、台湾野山羊、白鼻心、猕猴、山羌、鼬獾、白面鼯鼠、台湾叶鼻蝠等17种哺乳类动物。

林业保育署台中分署进一步指出,本次斯可巴社区拍摄到石虎影像,因该区无历史纪录,推测可能是亚成体在四处寻找适合栖地,从大甲溪下游扩散过来的个体,台中分署曾於104年12月在和平区里冷林道6公里处(海拔994公尺)纪录到石虎後,108年起在南势部落陆续拍摄到石虎,10年间石虎纪录已扩大到大甲溪更上游的斯可巴社区,可见该分署在历年社区林业及里山辅导计画的基础下,以及近年跨域合作协助里山保育、友善石虎农作标章等工作,已有效串联大甲溪石虎廊道,期盼持续这样公私携手合作之下,吸引更多夥伴加入友善环境营造的行列,守护石虎等野生动物的栖地,让生态网络更加安全、畅通。

林业保育署台中分署表示,斯可巴社区海拔1050公尺,位於国土绿网台中西部浅山森林保育轴带,是连结国有林班地沿著大甲溪流域往下游东势区、新社区等浅山生态网络的重要区位;台中分署办理石虎族群长期监测於大甲溪流域东势区周遭架设相机,经分析发现大安溪、大甲溪、乌溪都有石虎族群分布。

依据点位分布、出现频率高低和母石虎育幼点位分析研判大安溪和乌溪筏子溪是相对稳定的栖地,大甲溪则是在串联苗栗和南投地区的石虎族群有其关键角色,因此营造大甲溪友善石虎廊道,有助於石虎族群关键区位的串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