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大携手台湾女性学学会办性平论坛

为响应四月廿日「性别平等」教育日,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性别教育研究所携手台湾女性学学会於昨(十八)日共同策办「性别教育ONAIR∶多元时空正发声」论坛;回顾《性别平等教育法》施行二十年来的发展成果,并聚焦教育现场所面临的新挑战与转变中的社会需求。该论坛聚焦於三大面向,透过不同世代、不同领域的对话,重新思考性平教育的内涵与未来方向。
高师大校长王政彦特聘教授表示,性平教育推动二十年来制度已逐渐完善,但仍需持续回应教育现场的实际需求;该论坛是经验交流与世代对话的再出发,期望为台湾打造更开放、更友善的教育场域与融合的社会环境。
上午场次以「性别平等教育平行论坛∶能与不能,做与不做」为题,邀请《性平法》起草人谢小芩教授,以及长期投入性平教育的学者游美惠教授与王俪静教授,联手学生倡议者余东栩与何杰恩,探讨制度化後的性平教育现况;与谈者指出目前教育现场仍偏重於「调查与处理」,而忽略教学与校园文化的培养。学生代表亦呼吁,应跳脱「性平仅属学生事务」的窠臼,推动跨部门合作与教职生对话,让性别平等真正融入教育系统。
随著同志婚姻合法化,越来越多同志家庭与「同二代」进入校园,教育现场如何回应这样的多元样貌,成为重要课题;论坛邀请具有教师与同志父亲双重身份的王振围老师,分享育儿与教学的交织经验;同志家庭权益促进会朱家 主任也带来「筑巢计画」的行动经验,说明如何协助同志家庭建立支持网络。同二代也现身分享,从孩子的视角提出营造友善校园的建议,拓展性平教育的视野。
此外,针对近年来跨性别学生面临的证件变更、运动场域分组等议题,论坛也安排专场讨论,拳击教练与性别研究者吴宜霏分享自身在体育领域推动性别友善制度的挑战;彰师大性平干事许纯昌从行政面分享校园空间与制度如何调整以接纳跨性别学生;东明国中林芝宇老师则谈及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与反思性别多元的课程设计,展现教育在日常中如何落实尊重与性别正义。
高师大校长王政彦特聘教授表示,性平教育推动二十年来制度已逐渐完善,但仍需持续回应教育现场的实际需求;该论坛是经验交流与世代对话的再出发,期望为台湾打造更开放、更友善的教育场域与融合的社会环境。
上午场次以「性别平等教育平行论坛∶能与不能,做与不做」为题,邀请《性平法》起草人谢小芩教授,以及长期投入性平教育的学者游美惠教授与王俪静教授,联手学生倡议者余东栩与何杰恩,探讨制度化後的性平教育现况;与谈者指出目前教育现场仍偏重於「调查与处理」,而忽略教学与校园文化的培养。学生代表亦呼吁,应跳脱「性平仅属学生事务」的窠臼,推动跨部门合作与教职生对话,让性别平等真正融入教育系统。
随著同志婚姻合法化,越来越多同志家庭与「同二代」进入校园,教育现场如何回应这样的多元样貌,成为重要课题;论坛邀请具有教师与同志父亲双重身份的王振围老师,分享育儿与教学的交织经验;同志家庭权益促进会朱家 主任也带来「筑巢计画」的行动经验,说明如何协助同志家庭建立支持网络。同二代也现身分享,从孩子的视角提出营造友善校园的建议,拓展性平教育的视野。
此外,针对近年来跨性别学生面临的证件变更、运动场域分组等议题,论坛也安排专场讨论,拳击教练与性别研究者吴宜霏分享自身在体育领域推动性别友善制度的挑战;彰师大性平干事许纯昌从行政面分享校园空间与制度如何调整以接纳跨性别学生;东明国中林芝宇老师则谈及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与反思性别多元的课程设计,展现教育在日常中如何落实尊重与性别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