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玻璃打造低碳獎座 大鵬灣盃帆船賽 添環保價值

▲鵬管處長王玟傑(中)頒發大鵬灣盃帆船錦標賽獎座,具環保價值及紀念性。(記者毛莉攝)
大鵬灣盃全國帆船錦標賽十三日完賽,今年將回收的玻璃瓶以工藝美學設計製成獎座,得獎選手首次拿到具紀念榮耀且環保實用的獎座,無不嘖嘖稱奇。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表示,帆船運動依靠風力前進,幾乎是零碳排的競技活動之一,今年賽事皆採用多項環保措施,包括循環再生的獎座、減塑行動、綠色運輸等,並以回收玻璃瓶結合在地工藝美學,賦予廢棄物新生命。
鵬管處也鼓勵選手與觀眾自備環保水瓶及提供租借,減少一次性塑膠垃圾,並提供大眾運輸台灣好行與共享單車資訊,減少交通碳排放,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的核心目標。
循環再生獎座創作者鄭枝益表示,他是土生土長的東港人,十五歲開始捕魚、二十三歲擔任船長,後投身環境教育。因熱愛種子盆栽,在「宅森林」王財仁老師的鼓勵下,開始回收玻璃瓶製作花器與藝術品,開啟玻璃循環藝術之路。
鄭枝益利用創作傳遞「再生價值」,將海廢轉化為生活美學。這次的回收玻璃獎座不僅減少環境負擔,更為地方手工藝產業創造發展機會,讓帆船運動與在地文化緊密結合。
鵬管處說,今年賽事除了自主計算碳足跡,未來該處將持續推動永續旅遊,讓大鵬灣盃帆船錦標賽成為國際級綠色賽事的典範。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表示,帆船運動依靠風力前進,幾乎是零碳排的競技活動之一,今年賽事皆採用多項環保措施,包括循環再生的獎座、減塑行動、綠色運輸等,並以回收玻璃瓶結合在地工藝美學,賦予廢棄物新生命。
鵬管處也鼓勵選手與觀眾自備環保水瓶及提供租借,減少一次性塑膠垃圾,並提供大眾運輸台灣好行與共享單車資訊,減少交通碳排放,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的核心目標。
循環再生獎座創作者鄭枝益表示,他是土生土長的東港人,十五歲開始捕魚、二十三歲擔任船長,後投身環境教育。因熱愛種子盆栽,在「宅森林」王財仁老師的鼓勵下,開始回收玻璃瓶製作花器與藝術品,開啟玻璃循環藝術之路。
鄭枝益利用創作傳遞「再生價值」,將海廢轉化為生活美學。這次的回收玻璃獎座不僅減少環境負擔,更為地方手工藝產業創造發展機會,讓帆船運動與在地文化緊密結合。
鵬管處說,今年賽事除了自主計算碳足跡,未來該處將持續推動永續旅遊,讓大鵬灣盃帆船錦標賽成為國際級綠色賽事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