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科馆推动鲎知鲎学公民科学行动计画

▲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与水产试验所澎湖渔业生物研究中心合作,推动「鲎知鲎学公民科学行动计画」。
(记者王世明翻摄)
为唤起社会大众对珍稀海洋物种│鲎的关注,位於基隆八斗子的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与水产试验所澎湖渔业生物研究中心合作推动「鲎知鲎学公民科学行动计画」。在天钰环境永续基金会及台南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四月十二日於台南市芦竹沟渔港成功放流近一千苹鲎苗,为鲎的族群延续注入新的希望。
海科馆表示,鲎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海洋生物,长年栖息於台湾近海。然而近年来,由於人类活动不断扩张,其栖地,特别是孵化所需的泥滩地与潮间带环境逐渐流失,导致族群数量快速减少。为了推动鲎的长期保育行动,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联合多个单位与学校团体,展开鲎保育工作行之多年,这些年来也有很多民间单位加入,各界共同展开守护这珍贵的海洋生命。
此次台南芦竹沟场的放流活动,吸引众多关注鲎保育的专家与师生共襄盛举。与会参与人员包括海科馆产学交流组主任陈丽淑、天钰集团捷达创新梅琮阳总经理、天钰环境永续基金会执行长潘郁芬,以及多位长期投入相关研究的学者∶国立嘉义大学生物资源学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张素菁,以及国立台湾大学研究员盖玉轩皆亲临现场,为这项鲎保育工作尽力。
海科馆馆长王明源表示,今年鲎计画共计有8所学校参与及成为「鲎保母」学校。在海科馆的专业引导下,学生们亲自参与鲎卵观察、鲎苗照护、水质维护及饵料投喂等日常管理,过程中从最初对鲎这个物种的全然陌生,到逐渐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连结,许多同学更表示,在看著一颗颗卵孵化成活泼的小鲎的过程中,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原本抽象、遥远的「复育」概念,也在一次次的照顾与观察中变得具体而真实。
海科馆表示,鲎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海洋生物,长年栖息於台湾近海。然而近年来,由於人类活动不断扩张,其栖地,特别是孵化所需的泥滩地与潮间带环境逐渐流失,导致族群数量快速减少。为了推动鲎的长期保育行动,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联合多个单位与学校团体,展开鲎保育工作行之多年,这些年来也有很多民间单位加入,各界共同展开守护这珍贵的海洋生命。
此次台南芦竹沟场的放流活动,吸引众多关注鲎保育的专家与师生共襄盛举。与会参与人员包括海科馆产学交流组主任陈丽淑、天钰集团捷达创新梅琮阳总经理、天钰环境永续基金会执行长潘郁芬,以及多位长期投入相关研究的学者∶国立嘉义大学生物资源学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张素菁,以及国立台湾大学研究员盖玉轩皆亲临现场,为这项鲎保育工作尽力。
海科馆馆长王明源表示,今年鲎计画共计有8所学校参与及成为「鲎保母」学校。在海科馆的专业引导下,学生们亲自参与鲎卵观察、鲎苗照护、水质维护及饵料投喂等日常管理,过程中从最初对鲎这个物种的全然陌生,到逐渐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连结,许多同学更表示,在看著一颗颗卵孵化成活泼的小鲎的过程中,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原本抽象、遥远的「复育」概念,也在一次次的照顾与观察中变得具体而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