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音·海潮音-林妙芳個展
【記者蔡榮宗/投縣報導】 2025/04/14

▲陶藝家林妙芳在虎山藝術館展出作品之一。(文化局提供)
南投縣府文化局四月十二日至五月十四日(週一休館)在虎山藝術館二樓展覽室舉辦「梵音·海潮音-林妙芳個展」。

來自鶯歌的陶藝家林妙芳,以多層次的「彩墨結晶釉」詮釋潮水、時間、信仰與烈焰,並承襲她師從陶藝大師孫超的「窯爐意志」,在火焰與結晶的交錯中,尋找陶瓷的靈魂,展現烈焰中的生命哲思。從「控窯孩子王」到窯火中的藝術人生,林妙芳的童年沒有電子遊戲,沒有玩具王國,卻有一雙巧手與無窮的創造力。「沒有窯?我們自己蓋一個!」小時候她就是村裡的「控窯孩子王」,帶領一群玩伴用田間的黃土築起土窯。她熟練地堆柴引火,將小夥伴從家裡帶來的番薯埋進灰燼裡,等待開窯共享大餐。

經由火與時間的對話,她找到生命的出口,學會動手,也學會等待。「火焰與潮汐,是天地堅定的節奏。」研究多層次金屬氧化物型態的彩墨結晶,藉以開展釉色新媒材的藝術表現,孫超老師以鋅結晶釉創造出「火上的蓓蕾」,將窯爐中的不確定性轉化為燦爛的藝術形式。在老師的作品中釉層融合西方的熱抽象概念,透過高溫燒製層層堆疊出如中國水墨畫般的內在精神,讓火焰的流動在瓷器表面綻放出墨韻與大寫意的意境。

透過「彩墨結晶釉」在陶瓷表面打造水墨層疊的釉色變化。將火焰與潮水交織,讓烈焰與海潮的韻律,在陶土中留下永恆的印記。潮汐的聲音,如同母親的低語,火焰的燃燒,將信仰昇華。台灣是一座海島,被潮水所擁抱。媽祖是漁民的守護者,觀音是慈悲的象徵,佛手是智慧的啟發,這些信仰與母性的形象,透過林妙芳的結晶釉作品,轉化為溫暖且富有能量的藝術語言。

「潮水與火焰,看似相對,卻都象徵著無常與重生。」林妙芳的陶藝,是從孩童時代泥窯的火光,到師承孫超的結晶釉技法,再到如今以潮汐與火焰為語彙的藝術創作。她在陶藝創作中尋找生命的節奏,傳承「窯爐意志」,用火焰與時間交織出「火生蓮華」的信念。經由展覽,藝術家想傳達對大自然與信仰的禮讚,也是對孫老師精神的傳承,透過彩墨結晶釉豐富的藝術語彙,訴說著潮水的回音、火焰的形態,也期許能持續將陶藝的內在精神推向更深層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