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四时」好风光,40年永续共成长
【记者蔡荣宗/投县报导】 2025/04/10

▲玉山国家公园科研基地推动计画-山林里的小小研究员(云林县立樟湖生态)。(玉管处提供)
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十)日举办「玉山国家公园四十周年处庆暨保育研究成果发表会」活动, 除有相关生态纪录影片及新书发表外,同时也表扬参与企业认养的团体及获奖志工,展现40岁的玉山国家公园,正值壮年,未来将继续前行,让守护与创新永不止步!

国家公园署长王成机指出,玉山一直是全台湾人的精神支柱,玉山国家公园自民国七十四年四月十日成立至今四十年,玉管处不仅见证历史,更积极参与自然保育与环境教育。从保护台湾黑熊、推动生态体验,到打造友善登山游憩环境及维护生物多样性,每一步都走在永续发展的前沿。而对於所有协助认养的企业团体、玉管处资深与绩优员工及志工的努力和付出,表示由衷感谢,所有的付出,都将确保这片自然与人文国家宝藏能被世世代代珍藏及亲近。

活动中,玉管处安排阿里山山椒鱼繁殖生活史《云岭间的静默信使》首映会,并发表熊鹰科普书籍《云端上的白鹰-熊鹰》、《扎根在玉山的人》等新书,另外分享近年在园内进行的「玉山国家公园台湾黑熊生态保育及监测管理计画」、「科研基地推动计画-山林里的小小研究员」、「台湾鸟类地图(Taiwan Bird Atlas)调查计画」与「台湾高山型国家公园历史火烧恢复之研究」等多项研究成果。

阿里山山椒鱼为珍贵保育类动物,但繁殖资讯稀少。玉管处研究团队自二0二0年起调查其分布与遗传,成功记录圈养环境下的繁殖育幼过程。玉管处委请零壹媒体创意有限公司摄制《云岭间的静默信使-阿里山山椒鱼繁殖之谜》影片,并将於处庆办理首映会,呈现阿里山山椒鱼的生命历程,邀请与会贵宾共赏,探索这神秘生物的繁殖之谜。

熊鹰为台湾体型最雄伟的濒危猛禽,它的生态习性却充满神秘感。自二0一九年起,玉管处与研究团队长期监测研究下,於二0二四年推出纪录片《云端上的白鹰》。此外,孙元勋老师等人将研究成果集结成《云端上的白鹰-熊鹰》一书,深入探讨熊鹰的生态与保育,同时於处庆办理新书发表,一同揭开熊鹰的奥秘!

《扎根在玉山的人》则是与园区周边布农族画家王俊仁合作之绘本,介绍玉管处成立即招聘园区内及周边部落的布农族人担任玉山巡山员,他们熟稔山林,四十年来从「巡山员」到改称「保育巡查员」,他们总是克尽职责使命必达,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的工作者是永远支持玉山与荣耀玉山的人。此书同时呈现中文、英文及布农族文,推广布农文化并复振原住民族语言,与在地共荣。

玉山国家公园一直是台湾黑熊最重要的栖息地,玉管处三十年来长期研究监测、解说教育及跨领域合作,台湾黑熊族群逐步回稳,近年来园区内目击次数更是屡创新高,亦有不少母熊带小熊的纪录。透过玉管处的研究了解台湾黑熊作为保护伞物种(umbrella species)的角色,保育台湾黑熊可更维持生态系的健康与丰富度,及是实践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DGs)之第十五项「保育陆域生态系统」;处庆当日亦有长期於玉山园区研究调查的黄美秀老师团队,分享近年於玉山国家公园全园区系统化调查台湾黑熊及规划监测管理之成果。

四十年来,玉山国家公园从未停下脚步,无论是国土保育、环境教育及游憩登山体验,玉管处持续以创新思维应对挑战。未来迎向气候变迁,政府设置「国家气候变迁对策委员会」以净零、减灾、调适三面相来因应,以及避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国际议题,国家公园都扮演自然解方之重要角色;并将善用科技持续精进保育研究监测,及提升登山与游憩之安全与友善。而玉山国家公园这座拥有台湾最高峰的国家公园不只是自然人文美景,更是永续发展、科学研究的实践基地,成为全台湾最大的户外教室,让美丽家园永续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