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尹錫悅下台,賴清德總統應引以為鑑!
南韓憲法法庭日前一致同意,裁定總統尹錫悅彈劾案成立,成為南韓史上第二位遭到彈劾下台的總統,理由是他試圖派遣軍警抓捕重要政治及法界人士,破壞國會等憲政機關,嚴重侵犯國民基本權利,明顯違反總統維護憲法的職責。對此,尹錫悅回應表示,對未能符合國民期待,深感遺憾抱歉。去年底震驚國際的流產緊急戒嚴鬧劇至此告終,南韓也將在六十天內選出新總統,可望回歸正常民主政治運作。
由於時間緊迫,南韓各政黨無不全力準備兩個月後的總統大選。到目前為止,原先因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而遭一審判刑的最大在野黨領袖李在明的呼聲最高,以三成三支持率遙遙領先其他可能對手,包括現任勞動部長金文洙及國民力量黨前代表韓東勳等人。在上次大選以不到一個百分點敗給尹錫悅的李在明,現在仍面臨檢方上訴的關卡,雖說整起案件應不會在投票日前有終審結果,但難免會被對手當成攻擊素材。
南韓最新民調結果顯示,過半選民期望政黨輪替;若加上在野聯盟已在國會居大多數席次,倘若李在明順利贏得總統大選,他將是近年來南韓同時手握行政及立法兩大權的國家元首。因此,另有一股希望修憲以限縮總統權力及防止國會濫權的聲音也出現,以杜絕只能當一任的總統大量酬庸抬轎者,形成金權政治的惡性循環。其次,李在明倘若當選,代表尹錫悅這兩年多的親美路線將會調整,至少不會如此旗幟鮮明地自當美國對抗中國大陸的馬前卒,導致首爾與北京的雙邊關係跌到歷史最低點。事實上,尹錫悅宣布緊急戒嚴令的理由之一,就是指控反對黨掌控的國會已淪為北韓同情者的大本營,其支持者還渲染「中國威脅論」,讓南韓社會充斥著反陸激情,憂慮在野黨對國家安全造成挑戰。
不可否認,尹錫悅這些反共言論雖沒有具體事證,卻有效地讓他和他領導的國民力量黨的支持度些許回升。很顯然,接下來的大選焦點將是南韓如何應對川普的關稅戰及回應中國大陸的影響。對於這種轉變,李在明並非沒有準備,所以近期關於國安及外交的發言,都明顯轉為保守,一改過去批評尹錫悅過度「親美日、遠中國」的路線。他公開表示,感謝美國支持南韓的民主化,更說願意進一步強化韓美日同盟。不過,李在明代表的政黨立場依舊以「親美和中」為主調,恐將對韓美日同盟及朝鮮半島情勢帶來質變。口說民主、骨子裡卻威權心態的民進黨當然希望效尤尹錫悅,不然怎會發出支持戒嚴的貼文?賴清德總統在未徵詢在野黨情況下,逕自宣告對岸為「境外敵對勢力」,對向來自視甚高的賴總統來說,繼續炒作「抗中保台」戲碼,不啻為挑動民心、鼓吹兩岸對抗的好牌,亦能師法尹錫悅藉此拉抬針對國民黨立委的大罷免聲勢。
當前台灣與南韓的政治景況何其相似,總統都無法掌控國會,執政黨頻繁出招抹紅在野黨,目的不是真為了國家安全,而是鞏固自身政權!因此,尹錫悅動用戒嚴令要擴權,而賴清德則企圖藉著大罷免削弱在野黨的監督力量。二者手段或有不同,但心態都是只想保住政權。
倘若李在明繼任總統,東北亞地緣政治必然會有截然不同的新局,南韓或有機會改善與中國大陸的關係。賴政府務須改弦更張,不應繼續炒作兩岸敵意,才有緩解台海兵凶戰危的可能。
由於時間緊迫,南韓各政黨無不全力準備兩個月後的總統大選。到目前為止,原先因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而遭一審判刑的最大在野黨領袖李在明的呼聲最高,以三成三支持率遙遙領先其他可能對手,包括現任勞動部長金文洙及國民力量黨前代表韓東勳等人。在上次大選以不到一個百分點敗給尹錫悅的李在明,現在仍面臨檢方上訴的關卡,雖說整起案件應不會在投票日前有終審結果,但難免會被對手當成攻擊素材。
南韓最新民調結果顯示,過半選民期望政黨輪替;若加上在野聯盟已在國會居大多數席次,倘若李在明順利贏得總統大選,他將是近年來南韓同時手握行政及立法兩大權的國家元首。因此,另有一股希望修憲以限縮總統權力及防止國會濫權的聲音也出現,以杜絕只能當一任的總統大量酬庸抬轎者,形成金權政治的惡性循環。其次,李在明倘若當選,代表尹錫悅這兩年多的親美路線將會調整,至少不會如此旗幟鮮明地自當美國對抗中國大陸的馬前卒,導致首爾與北京的雙邊關係跌到歷史最低點。事實上,尹錫悅宣布緊急戒嚴令的理由之一,就是指控反對黨掌控的國會已淪為北韓同情者的大本營,其支持者還渲染「中國威脅論」,讓南韓社會充斥著反陸激情,憂慮在野黨對國家安全造成挑戰。
不可否認,尹錫悅這些反共言論雖沒有具體事證,卻有效地讓他和他領導的國民力量黨的支持度些許回升。很顯然,接下來的大選焦點將是南韓如何應對川普的關稅戰及回應中國大陸的影響。對於這種轉變,李在明並非沒有準備,所以近期關於國安及外交的發言,都明顯轉為保守,一改過去批評尹錫悅過度「親美日、遠中國」的路線。他公開表示,感謝美國支持南韓的民主化,更說願意進一步強化韓美日同盟。不過,李在明代表的政黨立場依舊以「親美和中」為主調,恐將對韓美日同盟及朝鮮半島情勢帶來質變。口說民主、骨子裡卻威權心態的民進黨當然希望效尤尹錫悅,不然怎會發出支持戒嚴的貼文?賴清德總統在未徵詢在野黨情況下,逕自宣告對岸為「境外敵對勢力」,對向來自視甚高的賴總統來說,繼續炒作「抗中保台」戲碼,不啻為挑動民心、鼓吹兩岸對抗的好牌,亦能師法尹錫悅藉此拉抬針對國民黨立委的大罷免聲勢。
當前台灣與南韓的政治景況何其相似,總統都無法掌控國會,執政黨頻繁出招抹紅在野黨,目的不是真為了國家安全,而是鞏固自身政權!因此,尹錫悅動用戒嚴令要擴權,而賴清德則企圖藉著大罷免削弱在野黨的監督力量。二者手段或有不同,但心態都是只想保住政權。
倘若李在明繼任總統,東北亞地緣政治必然會有截然不同的新局,南韓或有機會改善與中國大陸的關係。賴政府務須改弦更張,不應繼續炒作兩岸敵意,才有緩解台海兵凶戰危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