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沼气抵黄金 中山大学首推碳权市场年度观察报告
【记者何弘斌/高雄报导】 2025/04/09

碳权时代来临,研究显示,台湾养猪场沼气收集,一年最少可创造一亿元的营收;国立中山大学碳权研究与服务中心发布《自愿性碳权市场年度观察报告∶2024年度》,盼推动碳权市场知识的流通,减少资讯不对称和大众疑虑,以期吸引更多业者或非营利组织加入自愿性碳权市场,投注企业资金助力温室气体减排。(见图)

中山大学碳权研究与服务中心今(九)日表示,台湾在全球碳定价政策的浪潮中急需加速推进,自二○二一年通过「气候变迁因应法」後,国内「自愿性碳权市场」相关自愿减量专案制度已上路,罗列强制性定价的碳费与总量管制,公定一吨二氧化碳当量定价三百元,减量额度交易也於去年十月启动;碳权市场年度观察报告运用国际资料库,综整介绍二○二四年度国际自愿性碳权市场的一般趋势,并揭示台湾买家与开发者参与国际自愿性碳权市场的概况。

该报告指出,目前台湾已有相应成熟的技术,包括各种碳汇之计算、造林、甲烷收集、替换各种家户与工业设备、生物炭生产等,并进一步举例台湾国内具开发潜力的碳权专案∶以养猪场沼气收集专案为例,推动全台规模在二十头至四千头之间的养猪场进行沼气收集,年减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可达三十四万至五十一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之抵换额度,若以每吨三百元计算,每年最少可创造超过新台币一亿元的营收。

然而,报告显示,无论是从台湾专案参与国际碳权市场,或国内自愿减量市场,二○二四年台湾本地开发并由国内审核上架的碳权仅约六千零八十吨二氧化碳当量,在国际市场上的供应更几乎停滞,供需存在相当大的缺口;究其原因,是碳权知识集中於少数人手中,资讯不对称导致潜在开发者望之却步,且行政流程繁琐、认证门槛高,形成申请碳权的障碍。

该报告作者、中山大学企管系副教授佘健源提到,自愿性碳权市场存在的初衷,是为了让对地球环境有利的公益事业如森林复育能获得企业资金,而非依赖公众的善意;然为杜绝诈骗,需透过系列认证措施。如以规模一千五百头的小型养猪场为例,每年沼气收集的减碳额度为一百零六吨二氧化碳当量,营收为三万一千八百元,设备费用与提出专案计画书等行政成本却远高於此。佘健源强调,要解决这个问题可多管齐下,包括政府端优化申请程序、简化审查流程;扩大知识传播,提升对碳权原理、认证流程、市场资讯等的普及与教育;或参考国外碳抵换专案的经验,有赖各公、协会或民间组织能协调并统整各地小农,统一提出申请,摊平费用,妥善整合小型养猪场共同应对高额行政成本的挑战,以期成功透过执行碳权专案创造大量外部效益,加强台湾国内畜牧产业的减碳力道。

市场观察报告的写作召集人为中山大学企管系副教授佘健源,他同时也是碳权中心的指导教授之一,其他作者群包括研究生陈楚颖、祝睿与余佩芸;碳权研究与服务中心与台湾碳权交易所、台湾证券交易所日前共同主办「二○二五年自愿性碳权市场观察及趋势分析研讨会」,除发布市场观察报告,更提供不同面向市场参与者与主管单位之间的对话契机,并分享碳权申请与审核经验,望该平台日後成为惯例,推动各界参与台湾温室气体自愿减量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