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籲強化防空戒護能量
海軍陸戰隊轉型「攻守兼備」的機動戰力,並成立陸上、海上戒護單位。學者認為此舉方向正確,並提及與美軍陸戰隊的改革方向亦同,但也呼籲,戰場環境不停改變,戒護部隊應強化一定程度的防空能量。
為強化戰力,陸戰隊朝「攻守兼備、機動戰力」模式轉型,包括裁撤以M60A3為主戰車營、M109A2自走砲車的砲兵營,並成立無人機營;為強化政經中樞防衛,陸戰六十六旅改隸參謀本部戰略預備隊,並進駐松山機場等關鍵基礎設施地點。
陸戰隊在民國一一三年十一月十四日成軍「防空警衛群戒護一營」,除幹部外,均由一年期義務役組成,主要任務為駕駛車輛並戒護陸上機動飛彈車組及雷達車組,確保陣地安全及實施偵巡;另外,由兩棲偵搜大隊組成「海上戒護兵力」,主要任務為透過M109突擊艇,戒護海軍快速布雷艇於近岸布雷時的作業安全。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指出,此舉可以看出國軍在戰略上做調整,不僅是陸戰隊,也包括陸海空軍的兵力調整,例如海軍增加未來以國造潛艦為主的水下艦隊、組建濱海作戰指揮部,強化以陸制海戰力。蘇紫雲表示,陸戰隊過去多以攻勢作戰為主,但藉由轉型成為守勢作戰,攻守兼備模式讓戰甲車數量與配屬型號做出轉變,並能應對中低強度的衝突及武裝威脅。
為強化戰力,陸戰隊朝「攻守兼備、機動戰力」模式轉型,包括裁撤以M60A3為主戰車營、M109A2自走砲車的砲兵營,並成立無人機營;為強化政經中樞防衛,陸戰六十六旅改隸參謀本部戰略預備隊,並進駐松山機場等關鍵基礎設施地點。
陸戰隊在民國一一三年十一月十四日成軍「防空警衛群戒護一營」,除幹部外,均由一年期義務役組成,主要任務為駕駛車輛並戒護陸上機動飛彈車組及雷達車組,確保陣地安全及實施偵巡;另外,由兩棲偵搜大隊組成「海上戒護兵力」,主要任務為透過M109突擊艇,戒護海軍快速布雷艇於近岸布雷時的作業安全。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指出,此舉可以看出國軍在戰略上做調整,不僅是陸戰隊,也包括陸海空軍的兵力調整,例如海軍增加未來以國造潛艦為主的水下艦隊、組建濱海作戰指揮部,強化以陸制海戰力。蘇紫雲表示,陸戰隊過去多以攻勢作戰為主,但藉由轉型成為守勢作戰,攻守兼備模式讓戰甲車數量與配屬型號做出轉變,並能應對中低強度的衝突及武裝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