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公車急煞申訴年破千件 每3天就有1人車上摔倒
近年來,台北市公車司機「猛起步」與「急煞」,導致乘客受傷情況頻繁發生!議員曾獻瑩四日表示,近期接獲民眾陳情,指稱搭乘公車時因為急煞不慎跌倒受傷。根據調閱1999陳情資料發現,去年公車急煞申訴超過一千件,平均每天都有近三件「急煞」申訴案!
甚至逾百件為乘客因急煞而受傷,相當於每三天就有一人在公車上摔倒。曾獻瑩指出,造成問題原因之一在於,公車司機人力長期不足,為避免脫班及完成每日載運趟數目標,司機經常在發車與停車時產生明顯頓挫。
根據北市公運處去年資料,全市十五家公車業者合計司機缺額近一千五百人,約占所需司機總數百分之二十七,顯示缺員問題未獲有效改善。曾獻瑩建議,市府加速推動AI技術實際應用,比如發展無人智駕公車,不僅可望紓解缺工壓力,也能降低人為駕駛帶來的急煞與起步不穩。
呼籲中央政府參考其他國家經驗,盡快研擬相關法規,讓台灣在智慧交通領域不落人後。北市公運處業務稽查科回應,司機操作習慣與油門控制,為造成乘客不適感主因,其次才是人力短缺導致班次吃緊,以致可能間接影響行車安全。
北市交通局運輸資訊科回應,過去信義路公車專用道試辦無人智駕公車,雖然成效良好,但受限疫情及財務因素,試辦計畫在一一○年中止。目前無人智駕公車面臨技術及成本挑戰,尤其台北交通環境複雜,對於智駕技術要求更高,造成多年來沒有業者主動提案試辦。
甚至逾百件為乘客因急煞而受傷,相當於每三天就有一人在公車上摔倒。曾獻瑩指出,造成問題原因之一在於,公車司機人力長期不足,為避免脫班及完成每日載運趟數目標,司機經常在發車與停車時產生明顯頓挫。
根據北市公運處去年資料,全市十五家公車業者合計司機缺額近一千五百人,約占所需司機總數百分之二十七,顯示缺員問題未獲有效改善。曾獻瑩建議,市府加速推動AI技術實際應用,比如發展無人智駕公車,不僅可望紓解缺工壓力,也能降低人為駕駛帶來的急煞與起步不穩。
呼籲中央政府參考其他國家經驗,盡快研擬相關法規,讓台灣在智慧交通領域不落人後。北市公運處業務稽查科回應,司機操作習慣與油門控制,為造成乘客不適感主因,其次才是人力短缺導致班次吃緊,以致可能間接影響行車安全。
北市交通局運輸資訊科回應,過去信義路公車專用道試辦無人智駕公車,雖然成效良好,但受限疫情及財務因素,試辦計畫在一一○年中止。目前無人智駕公車面臨技術及成本挑戰,尤其台北交通環境複雜,對於智駕技術要求更高,造成多年來沒有業者主動提案試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