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公车急煞年破千件!平均每天近3件申诉案!
【记者李叔霖/台北报导】 2025/04/05

台北市公车路网四通八达,已是民众日常通勤与生活中重要交通工具。然而,近年来,因为公车司机「猛起步」与「急煞」,导致乘客受伤情况频繁发生!议员曾献莹4日表示,近期接获民众陈情,指称搭乘公车时因为急煞不慎跌倒受伤。根据调阅1999陈情资料发现,去年接获公车急煞申诉高达1043件,平均每天都有近3件「急煞」申诉案!

由此显示,公车行驶不适感已成民众心中隐忧,其中更有129件记录为乘客因急煞而受伤,相当於每3天就有1人在公车上摔倒,倘若摔倒的是老人家,後续恢复及照料可能成为家庭额外负担。曾献莹指出,造成问题的原因之一在於公车驾驶人力长期不足,司机为了避免脱班及完成每日载运趟数目标,经常在发车与停车时产生明显顿挫。

根据北市交通局公运处去年资料,全市15家公车业者合计司机缺额高达1489人,约占所需驾驶总数27%,其中,多家客运公司缺口超过百人,最大者甚至超过300人。显见缺员问题至今未获有效改善。为解决驾驶人力不足与乘车安全问题,曾献莹建议,市府应加速推动AI技术实际应用,积极发展无人智驾公车,不仅可望纾解缺工压力,也能降低人为驾驶带来的急煞与起步不稳。

曾献莹呼吁中央政府参考其他推行无人公车的国家经验,尽快研拟相关法规,让台湾在智慧交通领域不落人後,为民众打造更稳定、安全、舒适的公共运输环境。北市公运处业务稽查科回应,司机操作习惯与油门控制,为造成乘客不适感主因,司机与乘客对车速变化感受存在落差,容易在起步或煞停时忽略乘客感受。其次才是驾驶人力短缺导致班次吃紧,以致可能间接影响行车安全。

北市交通局运输资讯科回应,过去信义路公车专用道进行无人智驾公车示范试办,虽然成效良好,但受限疫情及厂商财务因素,试办计画在110年中止。目前无人智驾公车面临技术及成本挑战,尤其台北交通环境复杂,对於智驾技术要求更高,导致多年来没有业者主动提案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