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出口若降 衝擊GDP約15%
【中央社台北三日電】 2025/04/04

美國對等關稅大刀揮向全球,學者表示,台灣三十二%關稅高於日韓等主要競爭者,台廠面臨承受競爭力降低、產品成本大幅上升等二挑戰,加上高關稅可能降低需求和出口動能,估計對台灣GDP影響約十五%。此外,台積電等大廠赴美若衝擊台灣民間投資,未來經濟恐面臨衰退風險。

川普今天宣布對個別國家徵收十七%至四十九%「對等關稅」,以及整體一致性十%的進口貨品關稅,鋼鐵、藥物與半導體等項目暫時可豁免。觀察美國主要貿易國,分別對中國、歐盟、日本等進口商品課徵三十四%、二十%及二十四%對等關稅,台灣的稅率則是三十二%。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雖然半導體、藥品等項目暫時豁免,但半導體供應鏈和其應用範圍廣泛,涵蓋3C產品、汽車、AI伺服器、筆電等產品,「只要針對最終產品課徵關稅,裡面的產品都跑不掉」;也就是說,半導體仍會間接課到關稅,無法避免,對台灣影響非常大。

相較於其他國家,吳大任表示,對等關稅對台灣的衝擊更大,出口占台灣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六十五%至七十% 尤其近年對美出口成長很快,以往對美國出口占比約十%,近二年因晶片和AI伺服器等需求,台灣對美國出口比重持續提高,去年對美出口占比已達二十三‧五%,今年預估將超過二十五%,美國有望逐步取代中國,成為台灣出口最大地區。

隨著台灣對美國出口依賴不斷升高,吳大任表示,若今年對美出口占比預估超過二十五%、占比四分之一,以出口占GDP比重六成保守估計,對美出口在台灣GDP整體占比介於十五%至二十%。

吳大任指出,未來產品價格大幅上升勢必拉低需求,台灣出口產品需求受高關稅影響而下降,加上其他國家關稅較低,有機會搶走台廠訂單,種種因素不利台灣出口,估計對台灣GDP直接影響介於十五%至二十%,非常可怕。

川普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本土,吳大任表示,台積電美國投資若要順利生產,未來供應鏈和系統組裝廠等可能都要赴美,鴻海和廣達已去德州考察,規劃在當地建造科學園區。目前民間投資以台積電等半導體大廠為主,雖然業者宣示不影響在台投資,但投資成本高達上百億美元,背後利息負擔重,不可能不排擠在台灣投資。隨著供應鏈重心移動至美國,吳大任表示,政府需思考如何吸引其他產業來台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