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光之境.無限之音》公益音樂會4/12台北登場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2025/04/04

▲《無光之境.無限之音》公益音樂會由臺北市立啟明學校音樂班與沐樂管樂團共同演出,圖為學生們於校內練習場地排練情形,全台首創視障生與樂團共演模式,展現無限的潛能與默契。(圖:臺北市立啟明學校提供)
《無光之境.無限之音》2025 Rotary DEI 公益音樂會,將於4月12日(六)18:20 於台北車站演藝廳登場。這場音樂會最大的特點,是由視障學生與專業管樂團首度同台演出,全台首創,也極具挑戰性與意義。主辦單位由臺北市立啟明學校與國際扶輪 3481 地區第十一分區、大世紀扶輪社攜手策劃,期望透過這場音樂盛會,邀請社會一起慢下來、聽見那些平常被忽略的聲音。

這不只是一場音樂會,也是一場社會運動的啟動。音樂雖無言,但在這場演出中,它成為最有力的發聲。對於許多視障學生而言,站上舞台不只是表演,更是對世界的一種宣告:「我們值得被看見,也值得被聽見。」

臺北市立啟明學校是台灣唯一專為視障學生設計的特殊教育學校,橫跨幼兒、國小、國中、高職與高中等五大學部,設有音樂科系,致力於透過藝術教育開展學生的潛能與生命力。本次與扶輪社的跨界合作,是一次藝術與社會的深度連結,也是教育走入公共空間的重要里程碑。

音樂會命名為「無光之境.無限之音」,不僅是對視障學生處境的詩意描繪,更傳達他們用音樂感知世界、與世界對話的力量。

演出內容涵蓋由啟明學校音樂班、合唱團與沐樂管樂團共同合作的曲目,最具特色的是指揮老師需一邊指揮、一邊透過口令協助視障學生,學生們則戴上耳機,一邊聽指令一邊演奏,挑戰極高,整場音樂會的排練過程,歷經數月的磨合與排演,每一場練習都是身心的考驗。

「這場音樂會,不是要喚起同情,而是要喚醒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那道光,提醒我們:每個生命都值得被看見、被聽見。」 大世紀扶輪社指出:「我們不想把這場音樂會包裝成感人淚下的悲情故事,而是真誠地讓大家看到,這些孩子可以和任何人一樣,站在舞台正中央。」

除了表演本身,這場音樂會也承載著更深遠的社會使命。台北大世紀扶輪社期望透過活動,喚起政府對視障福利與友善空間政策的關注,進而推動更多支持視障者走出家門、參與社會的公共措施。

本活動同時落實國際扶輪「DEI」核心理念——Diversity(多元)、Equity(公平)、Inclusion(共融),以實際行動呼應全球對於多元與包容的期待。透過藝術這條路,讓原本看似邊緣的孩子,成為社會舞台上的主角。

而對每一位觀眾而言,這場音樂會,也是一面鏡子。它反射出社會忽略了什麼、遺忘了什麼,又提醒我們該如何找回那份溫柔的關照與連結。當我們坐在觀眾席,靜靜聆聽這群孩子的演出,真正被撼動的,也許不只是耳朵,而是我們早已遺失的那份感受力。

音樂會演出時間:4月12日(六)17:00–21:30(18:20正式開演);地點:台北車站演藝廳(中正區北平西路3號6樓,東二門旁電梯上樓)。報名與贊助詳見Accupass 搜尋《無光之境.無限之音》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0328103611130981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