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届「信谊儿童动画奖」出炉 获奖半数来自偏乡

▲教育部长郑英耀(後中)、终身教育司长梁学政(後右1)、信谊基金会董事长张杏如(後左4)与儿童组特优小朋友和老师合影。
持续举办16年的「信谊儿童动画奖」,自2019年特别增设「台湾儿童创作组」,已成为动画教育的重要推动力。本届共收到来自台湾32所国小及7个工作室的126件作品,共颁出16个奖项,包括特优2部、优选3部、佳作5部及入选奖6部。获奖作品中,半数来自偏乡地区,2部特优作品都是出自东部原住民孩童创作。
教育部长郑英耀、终身教育司长梁学政、国教署简任视察陈锡鸿、国立公共资讯图书馆长马湘萍、台中市立图书馆长曾惠君、信谊基金会董事长张杏如、董事曾淑贤等共同出席颁奖。
郑英耀於致词中表示,感谢信谊为台湾儿童教育默默做了许多希望工程,特别是对阅读推动的贡献,鼓吹「亲子共读让阅读从小在家庭扎根。席间并两度请来宾为张杏如董事长和信谊团队鼓掌30秒,谢谢信谊亲子教育和动画教育的卓著贡献。郑部长恭喜获奖团队外,也赞扬每一位小导演对这片土地的认同和创意,透过团队合作将这份关怀转化为令人感动的动画。
从部落到环境关怀,特优作品传承文化也探索未来
本届两部特优作品分别来自泰雅族与阿美族孩童的创作。《金洋村的两天一夜》,四位泰雅族学童用动画共同诠释了他们的家族故事,故事细腻地描绘南澳金洋村的椴木香菇种植过程,让观众身历其境,感受用天然方法种植香菇、和大自然共存的辛勤耕耘与美好。故事中的种香菇主角阿公,还特别到颁奖现场和孩子一起感受获奖的喜悦。
另一部特优作品《生命之地》,是花莲港口国小孩童作品,虽由8位学生共同创作,全校学生却都兴奋的一起到台北来领奖(全校只有10位学生)。内容以科幻与文化传承为主题,描述地球暖化导致人类迁徙到新星球,却因世代价值观的冲突而面临生存考验。作品巧妙融合未来科技与传统智慧,让观众在寓教於乐的故事中思考环境变迁与文化保存的议题。
两部特优作品,都是结合在地艺术与专业动画老师的热诚共同指导完成。《金洋村的两天一夜》是在地摄影老师陈恒鸣规划,由六年前移居花莲的动画推广老师张淑绵,带领孩童进行的动画创作。《生命之地》则是嫁作阿美族媳妇的王力之老师,在港口国小边成立艺术中心後,利用璁假邀请动画老师张淑满到花莲带领孩子创作的成果。
透过动画,孩童将生活经验转化为动人故事,从地方文化到环境关怀,展现儿童敏锐的观察力与想像力。3部优选作品各具特色。《鹦鹉学校》是由奖项常胜军陈建廷老师指导的台北教育大学附设实验国小学生团队的作品,以一苹「选择性缄默」的鹦鹉为主角,描绘孩童在学校中的适应与成长。作品透过简洁温馨的叙事方式,传递接纳与理解的重要性。《星星星传奇》 是宜兰三星万富国小学童的作品,创意结合宜兰三星乡的地方特色,透过幽默的方式讲述三星葱、银柳与上将梨等在地产业,充满童趣与地域文化,让人印象深刻。《下一次要去哪里玩》 则是台东海端初来国小学童的作品,将一次校外教学旅程转化为动画,以地景踏察的方式,结合真实历史与个人探索,成功让观众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旅行的期待。
信谊基金会董事长张杏如表示,「信谊儿童动画奖」创办16年来,致力培养儿童动画创作人才,推动台湾儿童动画教育。自2014年起增设的国际组奖项,十年间,参与作品数年年创新高,来自100多个国家创作者踊跃参与,已成为国际间最具影响力的动画奖项之一。2019年起增设的「台湾儿童创作组,六年来致力台湾儿童动画教育的扎根发展。欣见热情投入动画教育的教师们不辞辛劳挤出有限的时间投入动画教育,有的教师甚至跨校至偏乡教学,带领更多学童参与动画创作;这一届并出现曾经获专业组奖项的年轻动画创作者,如今不仅持续创作,也投身儿童动画教育行列。
孩童创作时间零碎而感到遗憾。六年间徵奖作品主要来自特定学校,虽然老师们投入极大心力,但接触的学生仍然有限,孩子们需要更多的老师陪伴。在师资不足,孩子以课业优先的前提下,可运用的创作时间非常零碎,面对跨领域专业创作,孩童难以完整投入。同时,在许多作品中也发现,孩子的口白表现薄弱,许多作品缺乏适当的口语诠释而影响完整度,反映出孩子语言表达上的不足。
张董事长说,自儿童创作组增设以来,发现偏乡孩童在热心老师的带领下,或因课业压力未若都会区孩子般显著,在大自然的启发和滋养成长下,反而更能落实动画教育,透过动画创作的合作与体验,展现跨领域学习的成果。
面对徵奖的种种挑战,信谊不断思索如何给孩子更实质的支持。因此思考儿童创作组从2025年起转向新方向,不再只以徵奖形式推广,以扩大师资培育、活化动画教育资源库、涵养孩子的语言与沟通表达能力等三方面强化。扩大培育动画教学种子老师、邀请国际导演来台举办工作坊,支持动画老师形成社群,建立专业支持网络,相互扶持、支援;活化运用过去专业组累积的资源,延续2024年举办的亲子影展,包括以SDGs永续为主题的「亲子放映会」,及这一届专业组评选後的「儿童票选放映会」,由专业老师带领亲子分享,鼓励孩子表达观影感受,培养孩子的动画鉴赏力;此外,张董事长强调,沟通与表达是创作的核心能力,更是教育现场须关注的重要课题,动画教育推动的同时,信谊积极唤起教育现场对儿童语言表达的重视,帮助孩子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为孩子的视觉创作语言表达素养同步扎根。
教育部长郑英耀、终身教育司长梁学政、国教署简任视察陈锡鸿、国立公共资讯图书馆长马湘萍、台中市立图书馆长曾惠君、信谊基金会董事长张杏如、董事曾淑贤等共同出席颁奖。
郑英耀於致词中表示,感谢信谊为台湾儿童教育默默做了许多希望工程,特别是对阅读推动的贡献,鼓吹「亲子共读让阅读从小在家庭扎根。席间并两度请来宾为张杏如董事长和信谊团队鼓掌30秒,谢谢信谊亲子教育和动画教育的卓著贡献。郑部长恭喜获奖团队外,也赞扬每一位小导演对这片土地的认同和创意,透过团队合作将这份关怀转化为令人感动的动画。
从部落到环境关怀,特优作品传承文化也探索未来
本届两部特优作品分别来自泰雅族与阿美族孩童的创作。《金洋村的两天一夜》,四位泰雅族学童用动画共同诠释了他们的家族故事,故事细腻地描绘南澳金洋村的椴木香菇种植过程,让观众身历其境,感受用天然方法种植香菇、和大自然共存的辛勤耕耘与美好。故事中的种香菇主角阿公,还特别到颁奖现场和孩子一起感受获奖的喜悦。
另一部特优作品《生命之地》,是花莲港口国小孩童作品,虽由8位学生共同创作,全校学生却都兴奋的一起到台北来领奖(全校只有10位学生)。内容以科幻与文化传承为主题,描述地球暖化导致人类迁徙到新星球,却因世代价值观的冲突而面临生存考验。作品巧妙融合未来科技与传统智慧,让观众在寓教於乐的故事中思考环境变迁与文化保存的议题。
两部特优作品,都是结合在地艺术与专业动画老师的热诚共同指导完成。《金洋村的两天一夜》是在地摄影老师陈恒鸣规划,由六年前移居花莲的动画推广老师张淑绵,带领孩童进行的动画创作。《生命之地》则是嫁作阿美族媳妇的王力之老师,在港口国小边成立艺术中心後,利用璁假邀请动画老师张淑满到花莲带领孩子创作的成果。
透过动画,孩童将生活经验转化为动人故事,从地方文化到环境关怀,展现儿童敏锐的观察力与想像力。3部优选作品各具特色。《鹦鹉学校》是由奖项常胜军陈建廷老师指导的台北教育大学附设实验国小学生团队的作品,以一苹「选择性缄默」的鹦鹉为主角,描绘孩童在学校中的适应与成长。作品透过简洁温馨的叙事方式,传递接纳与理解的重要性。《星星星传奇》 是宜兰三星万富国小学童的作品,创意结合宜兰三星乡的地方特色,透过幽默的方式讲述三星葱、银柳与上将梨等在地产业,充满童趣与地域文化,让人印象深刻。《下一次要去哪里玩》 则是台东海端初来国小学童的作品,将一次校外教学旅程转化为动画,以地景踏察的方式,结合真实历史与个人探索,成功让观众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旅行的期待。
信谊基金会董事长张杏如表示,「信谊儿童动画奖」创办16年来,致力培养儿童动画创作人才,推动台湾儿童动画教育。自2014年起增设的国际组奖项,十年间,参与作品数年年创新高,来自100多个国家创作者踊跃参与,已成为国际间最具影响力的动画奖项之一。2019年起增设的「台湾儿童创作组,六年来致力台湾儿童动画教育的扎根发展。欣见热情投入动画教育的教师们不辞辛劳挤出有限的时间投入动画教育,有的教师甚至跨校至偏乡教学,带领更多学童参与动画创作;这一届并出现曾经获专业组奖项的年轻动画创作者,如今不仅持续创作,也投身儿童动画教育行列。
孩童创作时间零碎而感到遗憾。六年间徵奖作品主要来自特定学校,虽然老师们投入极大心力,但接触的学生仍然有限,孩子们需要更多的老师陪伴。在师资不足,孩子以课业优先的前提下,可运用的创作时间非常零碎,面对跨领域专业创作,孩童难以完整投入。同时,在许多作品中也发现,孩子的口白表现薄弱,许多作品缺乏适当的口语诠释而影响完整度,反映出孩子语言表达上的不足。
张董事长说,自儿童创作组增设以来,发现偏乡孩童在热心老师的带领下,或因课业压力未若都会区孩子般显著,在大自然的启发和滋养成长下,反而更能落实动画教育,透过动画创作的合作与体验,展现跨领域学习的成果。
面对徵奖的种种挑战,信谊不断思索如何给孩子更实质的支持。因此思考儿童创作组从2025年起转向新方向,不再只以徵奖形式推广,以扩大师资培育、活化动画教育资源库、涵养孩子的语言与沟通表达能力等三方面强化。扩大培育动画教学种子老师、邀请国际导演来台举办工作坊,支持动画老师形成社群,建立专业支持网络,相互扶持、支援;活化运用过去专业组累积的资源,延续2024年举办的亲子影展,包括以SDGs永续为主题的「亲子放映会」,及这一届专业组评选後的「儿童票选放映会」,由专业老师带领亲子分享,鼓励孩子表达观影感受,培养孩子的动画鉴赏力;此外,张董事长强调,沟通与表达是创作的核心能力,更是教育现场须关注的重要课题,动画教育推动的同时,信谊积极唤起教育现场对儿童语言表达的重视,帮助孩子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为孩子的视觉创作语言表达素养同步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