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政治干預司法,民進黨要玩弄到何時?
正當賴清德總統進行補提名大法官人選作業之際,民進黨立委林岱樺遭到檢調搜索,她在被帶進調查局之前高喊「政治干預司法,司法干預初選」。民進黨執政將近九年,大法官全面綠化,現在連民進黨立委都聲稱遭到司法干預,民進黨要把司法玩弄成政治工具到幾時?
賴清德擔任總統之後首度提名的七名大法官人選,在立法院遭到全面封殺,甚至連民進黨立院黨團也加入封殺行列。藍白兩大在野黨之所以聯手抵制賴清德提名的大法官人選,原因在於這些人選不是帶有明顯的「綠友友」色彩,就是在若干爭議性議題宛如民進黨的代言人,如果讓這些人選成為大法官,司法院恐將綠上加綠。
民進黨立院黨團封殺大法官被提名人劉靜怡,導致賴清德提名的七名人選全軍覆沒的原因,也是綠委認為劉靜怡被提名後「一路罵民進黨」、得罪過英粉。說穿了,這些也還是政治因素。
而在賴總統首度提名的七名大法官人選統統被當之後,在野黨呼籲賴總統撤換審薦小組,提名的人選不能有特定政治意識型態,但是賴清德顯然不以為然,繼續由原班人馬擔任審薦小組。質言之,朝野互信本就脆弱,賴清德卻依舊沿用上次審薦小組原班人馬,倘若提名的人選又全都是「綠友友」,勢必引爆新一波朝野衝突,大法官人選不但因此再次淪為政治角力標的,應該超然獨立行使職權的司法體系也會受害越深。
事實上,政治干預司法的負面印象早已深印在台灣民眾的心中,二○二三年三月公布的一項民調顯示,百分之八十四點七的受訪者認為檢察官辦案會受政治力影響。去年九月公布的一項民調顯示,雖然有百分之五十四點六不同意柯文哲是遭到政治迫害,但同一民調也顯示百分之四十九點九對司法沒信心,就連民進黨支持者認為柯案有公平審理的比率也僅百分之六十五;如此的調查結果,讓民眾黨痛批「民進黨政府依舊透過政媒結合權貴,持續操控司法、踐踏正義」。
倘若林岱樺所說「政治干預司法,司法干預初選」為真,則更印證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早就看穿民進黨把司法當作鬥爭工具。再回頭看,鄭文燦涉貪案檢調蒐證長達七年之久始終按兵不動,直到去年才爆開。姑且不論鄭文燦案東窗事發是否牽涉民進黨內鬥,但從蒐證到鄭文燦遭到逮捕期間,檢調遭受政治壓力的傳聞甚囂塵上。
再就與林岱樺同樣因涉嫌詐領助理費案而遭搜索、交保的民進黨立委林宜瑾案來看,也同樣傳出與民進黨台南市長初選內鬥有關。甚至,賴清德擔任台南市長期間的子弟兵陳宗彥、李孟諺、林宜瑾相繼因案或緋聞中箭落馬,也被解讀為民進黨內派系鬥爭引發的風暴。儘管民進黨一概否認這些案件是民進黨派系內鬥,但民進黨玩弄司法的刻板印象早就深入台灣民眾心中,否認不是澄清效果有限,就是越描越黑。
林岱樺等案到底是不是民進黨動用司法遂行內鬥?外界霧裡看花,但民進黨內鬥刀刀見骨,卻早就不是江湖傳說;賴清德與蔡英文競逐民進黨總統提名時,賴清德籲請支持蔡英文的網軍停止對他攻擊,更是民進黨內鬥無所不用其極的經典案例。林岱樺說「司法干預初選」,日前也因涉嫌詐領助理費案被羈押禁見的民進黨台北市議員陳怡君,她媽媽怒轟「政治太骯髒」,北高兩地遙相呼應,民進黨想幫自己洗白恐怕也徒然!
賴清德擔任總統之後首度提名的七名大法官人選,在立法院遭到全面封殺,甚至連民進黨立院黨團也加入封殺行列。藍白兩大在野黨之所以聯手抵制賴清德提名的大法官人選,原因在於這些人選不是帶有明顯的「綠友友」色彩,就是在若干爭議性議題宛如民進黨的代言人,如果讓這些人選成為大法官,司法院恐將綠上加綠。
民進黨立院黨團封殺大法官被提名人劉靜怡,導致賴清德提名的七名人選全軍覆沒的原因,也是綠委認為劉靜怡被提名後「一路罵民進黨」、得罪過英粉。說穿了,這些也還是政治因素。
而在賴總統首度提名的七名大法官人選統統被當之後,在野黨呼籲賴總統撤換審薦小組,提名的人選不能有特定政治意識型態,但是賴清德顯然不以為然,繼續由原班人馬擔任審薦小組。質言之,朝野互信本就脆弱,賴清德卻依舊沿用上次審薦小組原班人馬,倘若提名的人選又全都是「綠友友」,勢必引爆新一波朝野衝突,大法官人選不但因此再次淪為政治角力標的,應該超然獨立行使職權的司法體系也會受害越深。
事實上,政治干預司法的負面印象早已深印在台灣民眾的心中,二○二三年三月公布的一項民調顯示,百分之八十四點七的受訪者認為檢察官辦案會受政治力影響。去年九月公布的一項民調顯示,雖然有百分之五十四點六不同意柯文哲是遭到政治迫害,但同一民調也顯示百分之四十九點九對司法沒信心,就連民進黨支持者認為柯案有公平審理的比率也僅百分之六十五;如此的調查結果,讓民眾黨痛批「民進黨政府依舊透過政媒結合權貴,持續操控司法、踐踏正義」。
倘若林岱樺所說「政治干預司法,司法干預初選」為真,則更印證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早就看穿民進黨把司法當作鬥爭工具。再回頭看,鄭文燦涉貪案檢調蒐證長達七年之久始終按兵不動,直到去年才爆開。姑且不論鄭文燦案東窗事發是否牽涉民進黨內鬥,但從蒐證到鄭文燦遭到逮捕期間,檢調遭受政治壓力的傳聞甚囂塵上。
再就與林岱樺同樣因涉嫌詐領助理費案而遭搜索、交保的民進黨立委林宜瑾案來看,也同樣傳出與民進黨台南市長初選內鬥有關。甚至,賴清德擔任台南市長期間的子弟兵陳宗彥、李孟諺、林宜瑾相繼因案或緋聞中箭落馬,也被解讀為民進黨內派系鬥爭引發的風暴。儘管民進黨一概否認這些案件是民進黨派系內鬥,但民進黨玩弄司法的刻板印象早就深入台灣民眾心中,否認不是澄清效果有限,就是越描越黑。
林岱樺等案到底是不是民進黨動用司法遂行內鬥?外界霧裡看花,但民進黨內鬥刀刀見骨,卻早就不是江湖傳說;賴清德與蔡英文競逐民進黨總統提名時,賴清德籲請支持蔡英文的網軍停止對他攻擊,更是民進黨內鬥無所不用其極的經典案例。林岱樺說「司法干預初選」,日前也因涉嫌詐領助理費案被羈押禁見的民進黨台北市議員陳怡君,她媽媽怒轟「政治太骯髒」,北高兩地遙相呼應,民進黨想幫自己洗白恐怕也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