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新秀「三冠后」齊聚戲曲學院

▲左:臺灣戲曲學院戲曲音樂學系賴彥婷同學(中)獲得老山歌組第一名;中:客家戲學系施亦珊同學獲得山歌子組第一名;客家戲學系高職部江秀儀同學(中)獲頒少年組第一名。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學生參與「第58屆竹東天穿日臺灣客家山歌比賽」傳捷報,客家戲學系學生施亦珊、江秀儀,以及戲曲音樂學系賴彥婷分別獲得「山歌子」、「少年組」及「老山歌組」第一名,聯袂囊括比賽的「三冠后」殊榮,表現相當優異。
竹東天穿日臺灣客家山歌比賽自1965年舉辦至今,已有58年歷史,活動起初在農民節舉行,後改在農曆正月廿日的天穿日,已經成為竹東鎮的年度文化盛事,並有「竹東山歌城」的美譽。比賽吸引全臺客家山歌好手齊聚,參賽組別包括長壽組、山歌子組、老山歌組、小調組、平板組、少年組、男女對唱組、超級組等。
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大學部施亦珊同學繼去年在竹東天穿日客家山歌比賽榮獲「小調組」第一名後,今年參賽再獲「山歌子組」第一名,堪稱比賽常勝軍。
她今年也在雙十大典演出上,主唱代表客家文化的山歌,山歌新生代表現相當亮眼。她說,連續兩年在不同組別拿到冠軍,覺得相當幸運和感激,而獲獎的肯定也是鼓勵她繼續唱山歌的動力。
此外,客家戲學系高職部三年級江秀儀同學,今年初試啼聲參賽,就獲得「少年組」第一名。喜愛唱歌的她,鍾情客家戲曲可以打動人心的韻味,得獎開心之餘,也感謝學校老師特別在唱腔方面的指導。
而戲曲音樂學系大學部賴彥婷不僅精通二胡,也是位愛唱歌的女孩,繼去年拿下「老山歌組」比賽的第二名,今年更躋身第一名。賴彥婷說,從小被祖父母帶領參加各種客家社團,耳濡目染愛上客家文化和音樂,七歲開始習唱三大調,第一首學習的就是獲冠軍的曲目「老山歌」,也因為對三大調唱法有深刻感受與體會,希望未來能創作客家歌曲,實踐成為客家歌手的夢想。
對於此次學生參賽摘三冠殊榮,客家戲曲學系主任劉麗株說,學生透過參加比賽可以藉機觀摩並學習客家在地文化,獲獎除了提升自信,也能讓外界看到學生努力,以及戲曲學院在客家文化教育方面努力與成果,對於戲曲文化傳承深具意義。
臺灣山歌團團長姜雲玉表示,各式各樣的山歌小調,能取民歌的優美為戲曲妝點,而客家族群對傳統文化,無時無刻都對年輕的傳承者充滿著期待,她肯定戲曲學院是藝術人才培育的搖籃,客家戲學系更肩負客家文化深度扎根的希望。
竹東天穿日臺灣客家山歌比賽自1965年舉辦至今,已有58年歷史,活動起初在農民節舉行,後改在農曆正月廿日的天穿日,已經成為竹東鎮的年度文化盛事,並有「竹東山歌城」的美譽。比賽吸引全臺客家山歌好手齊聚,參賽組別包括長壽組、山歌子組、老山歌組、小調組、平板組、少年組、男女對唱組、超級組等。
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大學部施亦珊同學繼去年在竹東天穿日客家山歌比賽榮獲「小調組」第一名後,今年參賽再獲「山歌子組」第一名,堪稱比賽常勝軍。
她今年也在雙十大典演出上,主唱代表客家文化的山歌,山歌新生代表現相當亮眼。她說,連續兩年在不同組別拿到冠軍,覺得相當幸運和感激,而獲獎的肯定也是鼓勵她繼續唱山歌的動力。
此外,客家戲學系高職部三年級江秀儀同學,今年初試啼聲參賽,就獲得「少年組」第一名。喜愛唱歌的她,鍾情客家戲曲可以打動人心的韻味,得獎開心之餘,也感謝學校老師特別在唱腔方面的指導。
而戲曲音樂學系大學部賴彥婷不僅精通二胡,也是位愛唱歌的女孩,繼去年拿下「老山歌組」比賽的第二名,今年更躋身第一名。賴彥婷說,從小被祖父母帶領參加各種客家社團,耳濡目染愛上客家文化和音樂,七歲開始習唱三大調,第一首學習的就是獲冠軍的曲目「老山歌」,也因為對三大調唱法有深刻感受與體會,希望未來能創作客家歌曲,實踐成為客家歌手的夢想。
對於此次學生參賽摘三冠殊榮,客家戲曲學系主任劉麗株說,學生透過參加比賽可以藉機觀摩並學習客家在地文化,獲獎除了提升自信,也能讓外界看到學生努力,以及戲曲學院在客家文化教育方面努力與成果,對於戲曲文化傳承深具意義。
臺灣山歌團團長姜雲玉表示,各式各樣的山歌小調,能取民歌的優美為戲曲妝點,而客家族群對傳統文化,無時無刻都對年輕的傳承者充滿著期待,她肯定戲曲學院是藝術人才培育的搖籃,客家戲學系更肩負客家文化深度扎根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