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文化局携手南科考古馆办春季学校研习 从考古学漫谈西拉雅原住民族
【记者李嘉祥/台南报导】 2025/02/23

▲南市文化局与南科考古馆合作办理台湾文化大学春季学校研习课程,由考古学、地质学、人类学等角度及西拉雅原住民族视角探讨大台南土地上的人类活动轨迹。(记者李嘉祥摄)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22、23日与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南科考古馆合作办理「2025台湾文化大学春季学校研习课程」,以「土地变迁、史前活动与西拉雅族观点下的台南之旅」为题,由考古学、地质学、人类学等角度及西拉雅原住民族视角,引领学员从现代追溯过去,探讨大台南这块土地上的人类活动轨迹。

南科考古馆多位研究人员开设研习课程,探讨「台湾地质变迁」、「南科史前人骨墓葬」,也安排知名的考古学权威刘益昌教授,以考古学角度分析西拉雅原住民族的历史演变,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史研究所康培德教授从荷兰文献中发掘西拉雅族活动迹。课程中也安排部落参访,带领学员实际走访东山区吉贝耍部落、佳里区北头洋部落及萧垄社旧址,台南市西拉雅族部落发展促进会段洪坤理事长、成功大学考古学研究所锺国风副教授为学员进行导览。

文化局代理局长林韦旭表示,今年春季学校研习课程由考古学领域专家陈俊男代理主任规划,以考古学与人类史前活动为主题,安排学员参观西拉雅族部落以及博物馆常特展,引领学员反思「400年」仅是人类在台南乃至於台湾土地上存在时间的一部分。

林韦旭代理局长说,在文字记录之前,人群生活的遗迹也都诉说著历史。台南地区的考古文化层序,从五千年前就连续不中断,台南为西拉雅族的原乡,从出土的西拉雅族考古遗物,不但可印证历史文献上有关西拉雅族的物质文化,同时也可以追溯较早的考古文化,是连接史前文化与历史时期的关键,足以展现台南乃至於台湾这块土地特殊且久远的面貌。

林韦旭代理局长指出,为期二天的课程不仅结合地质变迁、史前人类活动,也搭配南科考古馆「千年俯瞰400∶走向西拉雅族的原住民考古」特展,从地理环境变迁、地质学研究、考古学及人类学角度探讨,试图以原住民族观点角度回溯大台南地区的人类史前活动轨迹,会学员带来全新观点,丰富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