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全球經貿亂流 台灣沒有低估風險的本錢
包括農曆春節期間,近期全球經貿環境猶如坐雲霄飛車般地忽起忽落:美國對加拿大、墨西哥加徵百分之二十五關稅喊停,緊張情勢急轉直下;但美國對中國大陸加徵百分之十關稅於四日正式生效,北京當局隨即祭出反制措施,貿易戰進入新一回合;再者,川普對歐盟、台灣等「民主價值」重要經貿夥伴,也在摩拳擦掌。在此全球經貿亂流當中,台灣沒有低估風險的本錢。
從川普的行事風格來看,加徵關稅等經貿手段,是他爭取美國各個面向利益的武器。首先,單就經貿因素而言,只要是對美國存在鉅額貿易順差的經濟體,無論是美國的貿易夥伴或競爭對手,川普都沒打算放過;對於美國的「民主價值」夥伴,拜登抱持相對友善的態度,川普卻仍是磨刀霍霍。其次,他對加拿大、墨西哥、中國大陸的加徵關稅政策,主要考量除了經貿利益之外,還包括芬太尼、邊境管制等議題。
其三,川普爭取對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除了經貿利益考量外,還試圖削弱中國大陸在中南美洲的外交影響力。其四,對於傳統的國安議題,川普二‧○依舊緊抓不放,同樣也運用經貿武器爭取美國最大利益,包括AI、半導體、資安、能源等等攸關美國戰略利益的商品。
再進一步觀察,由於川普關注的美國利益層面廣泛,而且幾乎都可透過經貿手段爭取美國的最大利益,再加上川普又企圖恢復「美國製造」榮景;因此,無論是否被川普點名加徵關稅,但川普經貿手段的效應卻遍及全球主要經濟體。例如美國對中國大陸加徵關稅,日本就擔心受到連帶打擊;南韓媒體分析,一旦美國對加拿大、墨西哥、中國大陸加徵關稅全面實施,引爆的全球貿易戰將導致南韓出口減少四百四十八億美元,大約為去年南韓出口總額的百分之六點五。
儘管美國暫緩對加拿大、墨西哥加徵百分之二十五關稅,全球貿易戰引信看似暫時拆除,但風險值卻仍然存在,畢竟美國對大陸的加徵關稅措施已然啟動,而且由於大陸祭出反制,原本傳出四日川普可能與習近平的對話宣告取消。再者,指向加、墨的關稅大刀還是操之在美國之手,倘若在未來一個月內美國與加、墨未能達成協議,川普可能還是會揮下這把大刀。況且,二日川普還斬釘截鐵的表示,「一定」會對歐盟加徵關稅。質言之,全球貿易戰仍然山雨欲來。
對台灣而言,千萬不可憑仗所謂「民主價值」就低估川普二‧○帶來的經貿風險,畢竟連歐盟都進入川普的加徵關稅黑名單。何況,近十年台灣對美國商品貿易順差三級跳,二○一五年為六十點八六億美元,去年已達六百四十八點八二億美元,較前年增幅高達百分之八十二,更是二○一五年的九倍,很難期待會逃過川普的眼睛。
尤其是,川普對台灣「偷走」美國的晶片生意始終難以釋懷,揚言對台灣銷往美國晶片加徵百分之百關稅,而去年台灣對美出口將近七成是資通科技相關產品,無論是美國對台灣晶片加徵高關稅,抑或台廠大舉前往美國或第三地投資設廠,都免不了對台灣造成衝擊。台灣與南韓的產業結構高度相似,南韓媒體擔心一旦全球貿易戰開打對南韓造成的負面效應,頗值得台灣參酌。更必須注意的是,台灣的FTA覆蓋率遠遠不及南韓,還面臨兩岸經貿挑戰,分散市場能力恐弱於南韓,台灣比南韓更應繃緊神經。
從川普的行事風格來看,加徵關稅等經貿手段,是他爭取美國各個面向利益的武器。首先,單就經貿因素而言,只要是對美國存在鉅額貿易順差的經濟體,無論是美國的貿易夥伴或競爭對手,川普都沒打算放過;對於美國的「民主價值」夥伴,拜登抱持相對友善的態度,川普卻仍是磨刀霍霍。其次,他對加拿大、墨西哥、中國大陸的加徵關稅政策,主要考量除了經貿利益之外,還包括芬太尼、邊境管制等議題。
其三,川普爭取對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除了經貿利益考量外,還試圖削弱中國大陸在中南美洲的外交影響力。其四,對於傳統的國安議題,川普二‧○依舊緊抓不放,同樣也運用經貿武器爭取美國最大利益,包括AI、半導體、資安、能源等等攸關美國戰略利益的商品。
再進一步觀察,由於川普關注的美國利益層面廣泛,而且幾乎都可透過經貿手段爭取美國的最大利益,再加上川普又企圖恢復「美國製造」榮景;因此,無論是否被川普點名加徵關稅,但川普經貿手段的效應卻遍及全球主要經濟體。例如美國對中國大陸加徵關稅,日本就擔心受到連帶打擊;南韓媒體分析,一旦美國對加拿大、墨西哥、中國大陸加徵關稅全面實施,引爆的全球貿易戰將導致南韓出口減少四百四十八億美元,大約為去年南韓出口總額的百分之六點五。
儘管美國暫緩對加拿大、墨西哥加徵百分之二十五關稅,全球貿易戰引信看似暫時拆除,但風險值卻仍然存在,畢竟美國對大陸的加徵關稅措施已然啟動,而且由於大陸祭出反制,原本傳出四日川普可能與習近平的對話宣告取消。再者,指向加、墨的關稅大刀還是操之在美國之手,倘若在未來一個月內美國與加、墨未能達成協議,川普可能還是會揮下這把大刀。況且,二日川普還斬釘截鐵的表示,「一定」會對歐盟加徵關稅。質言之,全球貿易戰仍然山雨欲來。
對台灣而言,千萬不可憑仗所謂「民主價值」就低估川普二‧○帶來的經貿風險,畢竟連歐盟都進入川普的加徵關稅黑名單。何況,近十年台灣對美國商品貿易順差三級跳,二○一五年為六十點八六億美元,去年已達六百四十八點八二億美元,較前年增幅高達百分之八十二,更是二○一五年的九倍,很難期待會逃過川普的眼睛。
尤其是,川普對台灣「偷走」美國的晶片生意始終難以釋懷,揚言對台灣銷往美國晶片加徵百分之百關稅,而去年台灣對美出口將近七成是資通科技相關產品,無論是美國對台灣晶片加徵高關稅,抑或台廠大舉前往美國或第三地投資設廠,都免不了對台灣造成衝擊。台灣與南韓的產業結構高度相似,南韓媒體擔心一旦全球貿易戰開打對南韓造成的負面效應,頗值得台灣參酌。更必須注意的是,台灣的FTA覆蓋率遠遠不及南韓,還面臨兩岸經貿挑戰,分散市場能力恐弱於南韓,台灣比南韓更應繃緊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