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农改场保种复育 携手在地 扎根原乡
【记者锺佩芳/台北报导】 2024/11/20

▲茂林万山油芒复育情形。(图∶高雄农改场提供)
原民地区的农耕知识,因为从农人口减少且呈现高龄化,导致种植面积减少、种原逐渐流失,且文化面临断层,必须加速建立特色作物的保存、种原繁殖及教学场域以延续文化传承。高雄区农业改良场为推动农业部「找回原力-原乡生态永续新农业核心技术研发与扩散」计画,携手在地部落搜集种原、建置保种圃,扎根原乡并无偿协助繁殖种原及辅导栽培技术,让传统作物及文化传承绵延永续,也结合六级产业带动地方发展。

高雄农改场表示,该场在高雄市茂林区积极协助茂林双黑-「黑稻米」及「黑小米」的复育及栽培技术改进,不仅在多纳水田区复育黑米,让部落祭仪延续传承,也在万山部落建立保种圃及复育基地,藉由种原保存、文化延续与营造地景来结合部落小旅行发展原民产业。

高雄农改场更接续协助屏东县雾台乡公所布点复育百合,拓展到居家周边农园,将常用花环植物种回居家周边,并营造百合地景,找回族人记忆;部落厨艺学校则透过保种解说及采摘体验,将文化传承延续并作为导览的一部分,此外,乡公所则积极建立保种圃作为保存种原、延续部落耆老传统知识与智慧,作为产业发展及教育应用与推广的基石。

除无偿协助繁殖种原及辅导栽培技术外,高雄农改场更行原乡传统作物搜集与保存,并於场内增辟保种圃,作为异地保种的备援基地且提供落地保种的种子来源,除了保种外也研发加工技术,持续协助部落发展特色农产业。

高雄农改场戴顺发场长指出,原民传统作物不仅营养成分丰富,且具有耐逆境的特性,透过作物的栽培管理及加值利用与推广,吸引原民部落关注,有助於台湾农产业的多样性,发展原民产业特色。同时期待在现有基础上扩大延伸效益至其他原乡部落,促成部落有意愿在地青年、团体或社区发展协会接手,并结合企业ESG的合作,让种原永续保存,文化永续流传,产业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