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国小宝坛馆50周年 林昭元伉俪铜雕揭牌
【记者刘立农/台北报导】 2024/10/27

▲林芳宽常务董事(右四)、陈董事长(右六)及各界代表出席林昭元伉俪铜雕揭牌典礼,期待让更多的爱与善念代代传承。(记者苏秀枝摄)
台北市嘉义同乡会故前理事长林昭元先生,是一位成功企业家,也是一位眷顾自已出生地故乡的慈善家,尤其对自已母校新港国小更照顾有加,泽披代代学弟妹,其女儿林芳宽女士追随乃父之後,对故乡新港暨台北市嘉义同乡会出钱出力,为所有乡亲尊敬与爱戴。

林昭元先生捐助兴建的宝坛馆成立五十周年暨林昭元伉俪铜雕揭幕仪式中,林芳宽女士在致词时说出父母对故乡情怀,字字珠玑,言词深切,感人肺腑。

宝坛馆是五十年前,林昭元先生感於当时新港国小设备简陋,为照顾在学的学弟妹,并纪念自己父亲,遂以其父之名捐赠给新港国小的大楼。

为利执行父亲照顾乡里的遗愿,林芳宽女士担任「新港国小林昭元教育基金会」执行长,推动各项慈善工作不遗馀力,得到乡里与乡亲的感恩与赞赏。

「新港国小林昭元教育基金会」执行长林芳宽女士在宝坛馆成立五十周年暨林昭元伉俪铜雕揭幕仪式中,致词如下∶

一九七三年的一天,我的父亲-林昭元和前考试院长林金生回乡,适逢新港国小校庆,於是将车子停在旧礼堂前,准备去看热闹。学工程出身的他,一眼就看出木造礼堂倾斜一边,土台已腐朽。他判断这栋房子有倒塌的危险,立刻找郑盛校长与林金生讨论,在校方无经费整建、申请公部门也只能小额的补助下,於是,也决定自己来想办法。

当时父亲正在进行建筑案的规划,资金已经投入,兴建礼堂预估需要二百万元,然而学生的安全堪虑,最是令他忧心的。有一天,途经观音山一座庙宇,他将车停在庙前歇息,一觉醒来,听到庙宇的擂鼓声,顿时心中一片宁静,不经意的在卷宗上批下「先公後私」四个字,决定先帮母校盖礼堂,并且卖掉祖产的三甲农地,补贴不足的款项。

已过世的阿公也是新港国小的校友,平日热心乡里,父亲觉得阿公应该会同意他这麽做。凑足了资金後,终於在一九七四年一月十日动工兴建,同年八月八日父亲节完工,命名「宝坛馆」纪念,至今仍坚固如昔。记得那是在我小二的时候,我们全家不但参加开幕启用典礼,而且表演「甜蜜的家庭」,由芳瑾大姐弹奏钢琴、升显大哥拉小提琴、我和荟华二姐演唱,四十多年来记忆犹新。

新港国小一百周年校庆时,父亲捐出一百万元,为母校成立林昭元教育基金会,一一○周年校庆时,再次低调的拿出一张一一○万元的支票,交给校内干事,没有任何张扬。

学建筑的父亲,非常重视音乐艺术教育,有鉴於乡下的音乐发展困难,他与严玉真校长多次的讨论後,为使透过音乐艺术的品德陶冶能落实,陆续成立音乐社团。在他二○一三年过世时,生前共捐助一千万元股票,每年孳息协助新港国小弦乐、合唱、魔力鼓舞、木笛等社团,及毕业校友成立青少年弦乐团、木笛团,这一路到现在的规模与阵容,让地处偏乡的新港国小充满音乐和奇迹,也体现他和严校长对音乐艺术的努力和坚持。

本身从事音乐教育的我,对於父亲在音乐艺术的教育工程,不但理解也非常认同,尤其是从小学开始学习音乐的我,都能在非常完善的练习室与音乐厅里练习和演出,因此,接任新港联谊会後办理返乡教育专案时,看到新港国小宝坛馆已近乎封馆,而音乐社团也没有专业练习室可以使,同时,在当时的沈校长与政鸿董事长的建议下,让我重新考量要赋予宝坛馆新的任务与使命。

外形经典的宝坛馆,大面积开窗并引进充足的自然光,不只让视野的连续性更好,也带来明亮的空间,当中可以窥见的空间的庄严、艺术的重量。在将近一年的修缮改造中,保留了父亲现代建筑的精神-明亮与简约,也体现了父亲建筑师专业与慈善家仁心。

宝坛馆的风华再现,不只是林家二代、三代的接力,更是公益慈善与音乐艺术教育的「宝坛大爱精神」传承。宝坛馆展开它新的任务与使命後,有效的呈现其多功能艺文场地的实用性,除了音乐活动的练习与展演、省立交响乐团培力课程、国际视厅交流,除了看见在艺术教育的背後力量,也让宝坛馆内学习音乐的新世代孩子,可以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价值,更使得「宝坛大爱精神」在新港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