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动脉阻塞会引发急性肢体缺血 微创手术可救命免开刀
【记者蔡清钦/台南报导】 2024/10/24

一名83岁阿嬷於半夜睡眠中突感右脚麻、痛、冰凉,症状持续恶化、冰冷、发绀,送医後确诊为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紧急以「机械取栓导管微创手术」成功疏通右脚血管。另有一位65岁患有糖尿病、长期抽菸的男性,左脚趾伤口化脓、疼痛,经三个多月换药仍持续恶化、发绀,转诊至成大医院检查後,发现为下肢动脉血管严重钙化、狭窄,经「斑块切除导管微创手术」刮除,成功改善血管阻塞与狭窄,伤口逐渐改善并愈合。医师表示,上述两个案例的状况,如果未及时治疗,可能就得截肢保命。

成大医院心脏血管外科陈迪咏医师表示,急性肢体缺血是因动脉栓塞引起肢体动脉急性血流中断的急症,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即可导致组织缺血和坏死,常发生於心房颤动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为「5P症状」,包括疼痛(pain)、苍白(pallor)、无脉搏(pulselessness)、感觉异常(paresthesia)和瘫痪(paralysis)。发生这些症状时,若未及时恢复血流,阻塞後8-12小时可能导致坏死、肢体障碍,甚至截肢。

周边动脉阻塞疾病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慢性疾病,高风险族群包括年长者、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洗肾、吸菸和肥胖者。当硬化的斑块增多,动脉逐渐狭窄甚至完全闭塞,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常见於下肢动脉—会造成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多数病人为慢性、渐行性的血管阻塞,常在运动时下肢疼痛、无力或麻木,休息後即可缓解,称为间歇性跛行。然而,随著疾病进展到晚期,病人在休息时也会感到肢体疼痛,且伴随皮肤冰冷、变色、发绀、脱发等循环不良的徵兆。如果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肢体溃疡或坏疽,最终需进行截肢。

陈迪咏医师说明,治疗方面,传统方式有开放性绕道手术或移除血栓手术,随著病人族群高龄化、疾病复杂度变高,及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微创手术越来越广泛使用;「机械取栓导管微创手术」和「斑块切除导管微创手术」是快速、有效的治疗,通过导管清除血栓、切除硬化斑块,迅速恢复动脉血流。适用於动脉阻塞病人,能降低肢体坏死和截肢风险。相较传统手术,微创手术伤口小、恢复快,有效减少并发症,是高风险和年长病人的一大福音。

除了治疗,日常的预防与保养更为重要。陈迪咏医师提醒,生活中要禁菸、控制三高、保持适当体重与进行适度运动;糖尿病者更应注意足部护理,避免受伤,有周边血管病变危险因子的民众,或有跛行、下肢 痛、肢体冰冷、肢端变色,甚至有难以愈合的伤口时,应尽早寻求专业之医疗谘询,以便早期诊断与治疗,提升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