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心理疾病患者伤人事件频传心理谘商宜纳保 推动相关课程
2024/10/21

近日台中一名瑜伽女老师与一名男网友於线上游戏网站认识,但男方屡屡跟骚被害人,女方虽申请保护令,却被嫌犯持利器杀伤,被害人经送医後没有生命危险,嫌犯则独自跑到附近大楼顶楼轻生後身亡;彰化近日则发生一起随机刺伤人事件,一名四十五岁男子下班骑车回家,半路被陌生男子拦下,原以为对方要问路,未料男子突然持木柄针椎刺向他左眼,事後嫌犯遭逮捕,精神不稳已强制送医。从这两起案件,让人不禁要问,社会上因心理、精神疾病而可能伤害自己或伤害别人的「黑数」究竟有多少?政府应予重视,并积极推动心理谘商。

由於现行我国医疗制度,心理谘商尚未纳入健保给付范围,民众如有心理谘商需求得要自费,且每次至少两、三千元起跳,成为高所得者才能使用的资源。但这不代表经济较弱势者,不会罹患精神或心理疾病。

经济弱势者想到心理谘商需自费,其实内心想法多是「与其去心理谘商,还不如去买生活必需日用品」,这样的社会现象,导致心理疾病患者长期受到漠视,无法受到良好的心理治疗或谘商,问题持续累积结果,後果让人不堪设想。

我国重大疾病都有纳入健保,为何心理疾病患者无法比照办理?假如是心理谘商人力不足,建议政府相关单位要提出相关政策支持与鼓励,以满足人才供需问题;其次,在各级学校都设有辅导室,在学校针对心理疾病潜在患者一面进行个别辅导,另一方面则建议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及团体辅导,有如过去健康教育课程,让师生都有机会吸收相关知识,并将影响力扩大到学校附近社区,让家长也有机会参与,以弥补现行心理谘商尚未纳入健保的窘境。

至於可能出现压力高风险的行业,例如军、警、国安、公车司机、大众运输等职业别,在他们专业能力养成与训练课程中,应加入心理健康课程,俾促进其身心健康,并防范於未然。

综上所述,要让经济弱势的心理疾病患者在早期都能获得良好的治疗与谘商,呼吁政府相关单位应从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并建立良好通报机制,同时将心理谘商纳入健保给付范围,才是防范这些不幸事件发生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