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台灣詐騙新趨勢 三成受害者一小時內上當
2024/10/17

遇到不同詐騙手法時,民眾的反應時間也不同;根據調查,有接近三成(二十七%)的台灣受騙民眾在首次接觸詐騙後一小時內,即落入詐騙陷阱,進而付款或提供個資,反映出詐騙運用恐慌或貪婪的心態,讓受害者幾乎沒有反應和防範的時間。值得注意的是,約有十九%的受騙者會在幾天內上當,另外十五%的受害者情況則更為複雜,騙局持續時間從數週、數月甚至數年不等,呼應投資與交友等類型詐騙從建立信任到詐財,「養、套、殺」三個階段詐騙集團要花上至少一個月設局。

台灣詐騙手法其次是購物詐騙(十五%)和企業冒名詐騙(十三%),持續威脅消費者的財產安全。假冒親友詐騙與中獎、優惠詐騙則同以十一%並列第四,反映詐騙手法多樣化且靈活運用人際信任及促銷心理。其他常見的詐騙手法還包括投資詐騙、假帳單詐騙及慈善捐款詐騙,突顯詐騙防範已成為現代社會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根據調查報告分析,三大詐騙管道為電話(五十九‧九%)、社群平台(五十四‧五%)、簡訊(五十二‧五%),有超過五成民眾都曾在上述管道接觸過詐騙。台灣數位信任協會發布的《冒名詐騙報告》也指出,去年至今年四月,冒名類型的高風險電話和簡訊高達近三百萬筆,詐騙的話術多元、手法不斷翻新,商品促銷、繳費逾期、急難捐款都是常見的手法。這也強調了防詐工具的重要性,例如Whoscall這類即時防詐辨識服務,能協助民眾迅速識別可疑來電、簡訊、網站,並在短時間內作出判斷,有效降低受騙風險。

近年來詐騙集團趁勢股市交易熱絡,假冒金融機構或是投資公司名義,利用投資者追求高報酬心理,以報明牌方式勸誘被害人購買股票,誘導被害人加入詐騙投資LINE群組,誆稱保證獲利、穩賺不賠,致使被害人遭詐騙大半積蓄,損失甚鉅;或是創建假APP,並宣稱提供單一股票就能參與多張新股申購功能,以「臺股代操、新股申購」等高投報酬話術,誘騙民眾投資,騙取錢財。凡遇到疑似詐騙,應撥打一六五反詐騙諮詢專線查證,以免落入詐騙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