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以創新農工科技回饋社福團體 攜弱勢學童體驗愛玉手作樂趣
【記者李嘉祥/台南報導】 2024/09/24

▲工研院參與嘉義古蹟日活動,以創新農工科技回饋社福團體,攜弱勢學童體驗愛玉手作樂趣。(記者李嘉祥攝)
響應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工研院運用創新農工科技與商品化策略輔導產業夥伴,提升農產品的價值。嘉義市政府於國定古蹟嘉義舊監獄宿舍群舉辦古蹟日系列活動,工研院也串聯台灣橄欖園關懷協會和嘉義天仁扶幼社的弱勢學童參與食農教育公益,活動中孩子們使用工研院「愛玉果膠凝固特性分析TQX檢測」技術輔導廠商生產的愛玉,透過洗愛玉並搭配鳳梨果醬製作鳳梨愛玉體驗手作樂趣,也認識並品嘗在地食材的美味,享受快樂學習的時光。

此次公益活動推廣的愛玉來自工研院輔導高雄市原民會成立的品牌「高雄原民山籟愛玉」,工研院也攜手嘉義知名伴手禮品牌旺萊山鳳梨酥工坊提供DIY活動所使用的鳳梨果醬,台灣橄欖園關懷協會及嘉義天仁扶幼社學童開心體驗手洗愛玉,製作過程中驚喜連連,同時也結合嘉義市古蹟日活動,與嘉義市政府、高雄市桃源區公所、家樂福永續長暨家樂福文教基金會、中正大學、台灣田野工場、將才工場及多個社福團體,期藉此形成善的循環,為臺灣社會注入更多正向能量。

工研院智慧感測與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朱俊勳表示,愛玉是臺灣特有農特產,鳳梨則是臺灣外銷重要經濟作物;工研院研發的「愛玉果膠凝固特性分析TQX檢測」首度在國內導入愛玉品質分級制度,讓部落愛玉農能輕鬆辨識品質等級,並透過友善種植與檢測技術培育出高品質的愛玉子,此技術同時促進愛玉農與食品業者合作推出多元特色商品,助力臺灣愛玉產業升級邁向永續生產。

旺萊山鳳梨酥工坊則是致力將鳳梨全果應用,包括果肉、果皮以及鳳梨莖葉,製作成多種產品,不僅開發出鳳梨食品,並利用鳳梨葉製作環保紙盒及鳳梨纖維製成紡織布包,實現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再利用,提升農產的附加價值。

工研院強調,工研院持續推動創新農工科技,強化產業策略布局,並秉持「用科技做公益、讓臺灣更美麗」理念,將研究成果應用於社會公益,在南臺灣推廣公益教育,推動地方創生與環境教育,自2020年起連續5年舉辦了60場公益活動,吸引超過3000人參與,觸及的觀展人數更達110萬人次,攜手各界共同增進社會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