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儲氫技術新突破 台科大團隊助力產業綠色革新
【記者王志誠、周貞伶/台北報導】 2024/09/22

▲台科大機械工程系教授黃崧任研發「儲氫鎂複合材料」的固態儲氫技術,有助於氫能源發展。(圖:台科大提供)
為實踐二○五○淨零碳排目標,氫能源被視為綠能轉型的關鍵技術,然而氫的儲存及運輸是當前氫能產業大規模發展的最大挑戰。針對這個問題,台科大機械工程系教授黃崧任研發「儲氫鎂複合材料」固態儲氫技術,提升氫氣在常溫常壓下儲存及運輸的安全性並降低成本,若搭配灰氫、氫燃料電池,每度發電成本預計可低於新台幣四元。

黃崧任指出,儘管全球的氫能源產業鏈已經逐漸成熟,但目前較普遍的液態儲氫和高壓氣態儲氫技術,仍面臨高耗能、高成本和安全性等疑慮,讓許多產業無法大刀闊斧發展氫能源。

為了解決諸多難題,黃崧任與團隊透過特殊加工技術將氫氣與鎂金屬結合成穩定的固體型態,並改良吸放氫的動力、增加儲氫量。經過團隊測試,「儲氫鎂複合材料」能在十分鐘內進行吸氫並在三分鐘內放氫,期間不會造成轉換效率的損失。這項技術的突破將有助於氫能發電、氫燃料電池、氫能公車及加氫站等多領域技術的技術發展,加速台灣邁向「氫」淨國家的步伐。

黃崧任也提到,由於鎂不屬於稀土金屬,成本與鈦、鎳等複合材料相比更為低廉,從整體來看,鎂基材料固態儲氫的成本比高壓氣態儲氫、液化儲氫低七十至八十倍,這將促使耗電量大的半導體產業或化工材料製造業等,積極投入氫能發電領域,利用氫能源設備自行供電,以節省電力開支。

台科大目前已與常珵科技公司簽訂二千三百十六萬的技術轉移及專利授權,常珵也將投入三千萬與台科大進行產學合作,共同推動氫能源發展。研發成果也在國內外共八個國家提出發明專利申請,顯示出創新技術突破和市場潛力。

黃崧任在台科大任教時三年,他也感謝台科大提供良好的研究及學術環境,讓他在台科大任教第二年就可以透過國科會補助前往以色列擔任訪問科學家,這段經歷也成為他研究鎂金屬儲氫材料的起點。他也期勉自己在學術上可以持續研發對產業有助益的創新技術,同時在教學上薪火相傳,培育出下一代優秀科學家,為台灣的科技發展做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