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博馆植物灰釉年度特展 探索色彩与表情
【记者王志诚、周贞伶/新北报导】 2024/07/07

▲「流光—植物灰釉特展」开幕典礼,陶艺家们及与会者合影。(图∶新北市立莺歌陶瓷博物馆提供)
釉是陶瓷美丽的外衣,千变万化的风貌令人醉心著迷,其中历史久远的灰釉更是独特的存在,灰釉的素朴、华美及神秘,丰富的面貌,让人在灰釉所形成流光抽象的美感中,感受其动人的魅力!陶博馆年度大展「流光—植物灰釉特展」即日起至9月22日止在3楼特展室,展出170件釉色多变、质感各异的灰釉陶艺作品,邀请民众一探灰釉的丰富色彩与表情。

新北市立莺歌陶瓷博物馆表示,「植物灰釉特展」带领观众认识灰釉,展览不仅陈列17种陶艺家使用的木材,及植物灰制作的方式,将稻草、花生壳及龙眼木等烧成植物灰後,再透过洗灰所留下的灰,才是适宜调制灰釉的好材料,16公斤的龙眼木,烧成杂质碳灰烬只有130克,再经过洗滤,灰粉只留下约100克。

有了这个基本的认识,再进一步探索展场陈列各式早期民生用的陶器,厨房常用的水缸、砂锅、饭锅、各种瓶瓮、烘炉、熏香器及提供路边奉茶的龙罐,原来许多都是灰釉陶器,而灰釉更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贯穿了东亚文明的璀璨历史。

陶博馆馆长张启文表示,陶博馆历年以研究为基础,针对陶瓷釉色陆续策划大型特展,如彩绘陶瓷、青瓷、青花瓷及黑白陶等,引领观众对於陶瓷发展有更多的认知。陶瓷釉彩艺术的呈现,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艺术风尚,甚或是时代审美的展现,灰釉抽象变化的美感,不仅见於生活陶瓷产品,更为陶艺家所乐於应用。

本展也关注台湾灰釉的发展,台湾前辈陶艺家林葆家影响许多陶瓷从业者与创作者,如蔡荣__、薛瑞芳、张继陶、游晓昊及徐崇林等,从传统中创新延伸出灰釉不同的风格表现。另外,还有一些对灰釉进行试验而获不凡成就的艺术家如林锦钟和罗绍绮,值得观众细细品味。

近年来愈来愈多创作者将灰釉融入日常生活,体现灰釉不仅是一种材料,更是一种生活风格。许多陶艺创作者深受灰釉吸引,如资深陶艺家邱焕堂、施乃月夫妇被灰釉陶器环绕的银发生活,及中坚辈陶艺家邱玉 以柴烧制作缸瓮,设置学堂传承陶艺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