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空戰力提升計畫 112年創造2萬餘人就業
【中央社台北十四日電】 2024/06/15

因應敵情威脅,國防部自民國一一一年至一一五年執行「海空戰力提升計畫」;國防部表示,去年創造就業人口二萬二五一三人,高效能艦艇第四、五艘艦因外購射控雷達延遲到貨,未能在去年底交艦,已在三月完成全案五艘交艦。

海軍「高效能艦艇」為沱江級艦的後續量產案,量產艦首艦「塔江艦(PGG-619)」搭載雄風二型及三型反艦飛彈,以及海劍二防空飛彈,使其同時具備對空、對海攻擊能力,為建構國軍「不對稱戰力」的利器。

「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預算」自一一一年至一一五年度,預算共新台幣二三六九億五千萬餘元,分五年編列,用於採購「海軍高效能艦艇」、「岸置反艦飛彈系統」、「海巡艦艇加裝戰時武器系統」、「陸基防空系統」、「無人攻擊載具系統」、「雄昇飛彈系統」、「萬劍飛彈系統」、「野戰防空系統」等。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十七日邀請國防部報告「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進度及執行成效」,並備質詢;書面報告已於今天送達立委辦公室。

國防部指出,計畫在一一二年度獲賦特別預算六八五億餘元,規劃籌建各型飛彈、(人載)臺、軍事設施及通訊指管裝備等四項;其中去年依計畫產製各式飛彈,並解繳軍種擔任戰備任務,執行進度一百%;去年度依計畫完成各專案武器裝備及軍事設施,並移交軍種執行戰備任務,執行進度一百%。在通訊指管裝備籌獲進度,也已完成產製及解繳,交付海軍、海巡署運用,執行進度一百%。

國防部指出,在(人載)臺籌獲進度方面,除高效能艦艇外,全案已依計畫完成機動飛彈車等各式(人載)臺產製,執行進度九十四%,因高效能艦艇第四、五艘艦受限於外購射控雷達原廠產能不足延遲到貨影響,未能於去年十二月交艦,但經過中科院指派高階人員赴原廠盯催,已於今年二月全數到料,並於三月二十六日完成全案五艘艦艇交艦任務。

針對釋商成果,國防部表示,一一二年度釋商規劃四九八‧五億餘元,採購簽約四○八‧三億餘元,釋商成效達八十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