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68週年 臺灣戲曲學院校慶活動熱鬧登場

▲臺灣戲曲學院68週年校慶,規劃一系列饒富戲曲元素的慶祝活動,超吸睛。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昨(19)日在內湖校區盛大舉辦68週年校慶,以「桃李芬芳 再創輝煌」為主題,自上午9時30分起熱鬧展開。活動融合迎賓演出、人偶娃娃踩街、踩高蹺、舞獅演出,並由京劇、歌仔戲與客家戲等各科學生妝扮亮相,吸引在場來賓與社區民眾目光,充滿節慶與傳統藝陣氣氛。
上午10時整於碧湖劇場正式舉行校慶典禮。現場冠蓋雲集,包括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臺北市副市長林奕華等嘉賓蒞臨祝賀。戲曲學院並與高雄市中華藝校簽訂《人才培育合作備忘錄》,攜手南北表演藝術人才培育合作。充分展現該校長年致力於戲曲傳承與創新之成果。
臺灣戲曲學院校長李揚致詞時表示:學校致力於傅承與創新戲曲?術,營造完善教育環境,培育優秀人才,貢獻社會所需。在重返母校逾一年時間裏,深刻感受到戲曲教育面臨諸多挑戰。然而,在全體師生的堅持與努力下,仍交出亮眼成績,展現出堅韌不拔的精神與卓越成果。
在創新方面,去年「湖光山色藝術季」秋季公演中,學校推出六系學生聯合演出的《森林七矮人》,深獲好評。今年適逢蛇年,秋季公演將再接再屬,改編經典傳說《白蛇傳》,由六系學生擒手演出,精彩可期,敬請拭目以待。另一方面,臺灣特技團於去年8月在城市舞臺推出售票演出《人身·人聲·人生》,大膽融合特技表演輿流行音樂元素,展現跨界創新的可能性,亦獲得觀界熱烈迴響。
李揚指出,在當前最受關注的AI領域,學校同樣積極參與、不曾缺席。於《森林七矮人》中,運用AI技術創造出互動魔鏡,為演出增添創新亮點;而復興京劇投付于團今年二月於城市舞臺推出的售票演出《水滸英雄》,亦運用AI技術打造施耐庵的數位分身,開敞傳統戲曲與科技融合的新篇章。未來,不僅將持續在戲曲舞臺中導入AI技術,更將與臺科大、中科大擒手合作,規劃AI相關課程,積極培養學生在科技輿藝術交會令域中的知識輿實作能力,推動AI與戲曲藝術的深度結合。
李揚強調,在傳承方面,本年度學生於各項校外競賽中表現優異,成果斐然:民藝系國中部參加全國舞蹈比賽榮獲團體特優;戲音系高職部於全國音樂比賽中絲竹室內樂項目獲得特優;戲音系學院部亦於國樂合奏比賽中獲得特優佳績。此外,客家系高職部輿學院部學生參加竹東天穿日山歌比賽,勇奪山歌子、老山歌及少年組三項冠軍。各系亦持續辦理名師工作場,積極推動傳統藝術之傳承與發展。
此外,復興京劇團的前身「復興國劇團」,曾在民國60年於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演出《水滸傅》之<大名府>,當時動員多達60位演員共同詮釋梁山英雄,場面盛大,轟動一時。相隔半世紀,今年2月,復興京劇團於城市舞臺隆重推出團慶大戲《水滸英雄》,再度集結60位梁山好漠,重現經典風華,彰顯傅統戲曲的堅實底蘊與世代傳承。演出之精彩,更令知名劇作家王安祈教授於個人臉書盛鑽:「復興京劇團回來了!」
李揚說,為加強國際交流並培養學生之國際視野,學校積極推動交換學習計畫。去年一月,已有十位學生前往法國巴黎第八大學進行交換學習;今年五月,則由巴黎第八大學十位學生來本校進行參訪與交流。雙方將持續以此模式深化合作與交流關係。
在致詞的最後,李校長感謝各界長期以來對戲曲教育的支持關關懷,並期待台灣戲曲學院薪火相傳、再接再厲,持續開創戲曲教育的新高峰。
校慶典禮中,知名劇場燈光設計師何定宗、台北新劇團團員黃宇臻、傳統戲曲武術指導彭偉群、國光劇團音樂指導陳珮茜、講客電台主持人李佳、天馬戲創作劇團杜偉誠團長等人獲頒傑出校友獎。
凌華教育基金會、研華文教基金會、趨勢教育基金會、台北市南西扶輪社及明維教育基金會獲贈感謝狀。
典禮後的的戶外舞台表演,吸引眾多師生、校友、鄰里及戲曲愛好者駐足欣賞,校園也設置胖卡餐車、招生資訊等多種攤位,與來賓同樂。
上午10時整於碧湖劇場正式舉行校慶典禮。現場冠蓋雲集,包括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臺北市副市長林奕華等嘉賓蒞臨祝賀。戲曲學院並與高雄市中華藝校簽訂《人才培育合作備忘錄》,攜手南北表演藝術人才培育合作。充分展現該校長年致力於戲曲傳承與創新之成果。
臺灣戲曲學院校長李揚致詞時表示:學校致力於傅承與創新戲曲?術,營造完善教育環境,培育優秀人才,貢獻社會所需。在重返母校逾一年時間裏,深刻感受到戲曲教育面臨諸多挑戰。然而,在全體師生的堅持與努力下,仍交出亮眼成績,展現出堅韌不拔的精神與卓越成果。
在創新方面,去年「湖光山色藝術季」秋季公演中,學校推出六系學生聯合演出的《森林七矮人》,深獲好評。今年適逢蛇年,秋季公演將再接再屬,改編經典傳說《白蛇傳》,由六系學生擒手演出,精彩可期,敬請拭目以待。另一方面,臺灣特技團於去年8月在城市舞臺推出售票演出《人身·人聲·人生》,大膽融合特技表演輿流行音樂元素,展現跨界創新的可能性,亦獲得觀界熱烈迴響。
李揚指出,在當前最受關注的AI領域,學校同樣積極參與、不曾缺席。於《森林七矮人》中,運用AI技術創造出互動魔鏡,為演出增添創新亮點;而復興京劇投付于團今年二月於城市舞臺推出的售票演出《水滸英雄》,亦運用AI技術打造施耐庵的數位分身,開敞傳統戲曲與科技融合的新篇章。未來,不僅將持續在戲曲舞臺中導入AI技術,更將與臺科大、中科大擒手合作,規劃AI相關課程,積極培養學生在科技輿藝術交會令域中的知識輿實作能力,推動AI與戲曲藝術的深度結合。
李揚強調,在傳承方面,本年度學生於各項校外競賽中表現優異,成果斐然:民藝系國中部參加全國舞蹈比賽榮獲團體特優;戲音系高職部於全國音樂比賽中絲竹室內樂項目獲得特優;戲音系學院部亦於國樂合奏比賽中獲得特優佳績。此外,客家系高職部輿學院部學生參加竹東天穿日山歌比賽,勇奪山歌子、老山歌及少年組三項冠軍。各系亦持續辦理名師工作場,積極推動傳統藝術之傳承與發展。
此外,復興京劇團的前身「復興國劇團」,曾在民國60年於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演出《水滸傅》之<大名府>,當時動員多達60位演員共同詮釋梁山英雄,場面盛大,轟動一時。相隔半世紀,今年2月,復興京劇團於城市舞臺隆重推出團慶大戲《水滸英雄》,再度集結60位梁山好漠,重現經典風華,彰顯傅統戲曲的堅實底蘊與世代傳承。演出之精彩,更令知名劇作家王安祈教授於個人臉書盛鑽:「復興京劇團回來了!」
李揚說,為加強國際交流並培養學生之國際視野,學校積極推動交換學習計畫。去年一月,已有十位學生前往法國巴黎第八大學進行交換學習;今年五月,則由巴黎第八大學十位學生來本校進行參訪與交流。雙方將持續以此模式深化合作與交流關係。
在致詞的最後,李校長感謝各界長期以來對戲曲教育的支持關關懷,並期待台灣戲曲學院薪火相傳、再接再厲,持續開創戲曲教育的新高峰。
校慶典禮中,知名劇場燈光設計師何定宗、台北新劇團團員黃宇臻、傳統戲曲武術指導彭偉群、國光劇團音樂指導陳珮茜、講客電台主持人李佳、天馬戲創作劇團杜偉誠團長等人獲頒傑出校友獎。
凌華教育基金會、研華文教基金會、趨勢教育基金會、台北市南西扶輪社及明維教育基金會獲贈感謝狀。
典禮後的的戶外舞台表演,吸引眾多師生、校友、鄰里及戲曲愛好者駐足欣賞,校園也設置胖卡餐車、招生資訊等多種攤位,與來賓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