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關稅戰正式開打 挑戰全球貿易抗壓力
2025/04/02

四月關稅戰正式開打,美國總統川普聲稱對等關稅計畫不是只有「骯髒十五國」,而是會瞄準所有國家。川普一席話,再次攪亂全球貿易布局,此一局勢長期發展下去,除將加深全球貿易緊張,對企業未來投資信心也將造成影響與衝擊,包括全球貿易及產業供應鏈的布局,恐將再次重新洗牌,對任何與美有經貿往來的國家,都將承受高壓的挑戰與考驗。

川普預定將在四月二日祭出的最新關稅政策,將從原本適用個別國家的對等關稅,改為統一課徵相同的關稅。川普政府考慮的方案,包括對全球實施最多二十%的關稅,幾乎已影響與美國貿易往來的所有國家。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資料,二○二四年美國逆差最大的貿易夥伴,依序為中國大陸、歐盟、墨西哥、越南、愛爾蘭、德國、台灣、日本、南韓、加拿大、印度、泰國、義大利、瑞士、馬來西亞、印尼、法國、奧地利與瑞典。而美國最大貿易夥伴對全球國家的占比,約有十五%。

若以汽車關稅來說,如果關稅擴大至汽車零組件,對於台灣而言將會加劇其影響性,尤其有逾五成的台灣汽車零組件是出口至美國,而根據台灣車輛工業公會的統計,部分業者將可能會採調漲售價來因應營運上的壓力,相對市場換購意願也將受到影響。

美國的關稅政策,現在已成為影響全球經濟表現的一大關鍵因素,在貿易逆差與關稅壓力下,各國也憂心貿易戰恐將拖累經濟,並推升通膨。對於特定產業,如汽車產業,美國提高關稅,將對台灣相關產業鏈造成影響外,半導體產業的關稅措施,更可能對全球科技產業產生連鎖效應。

目前全球陷入經濟與地緣政治的緊張,美國關稅政策不僅是經濟的考量,也涉及地緣政治戰略,台灣在美中關係中的戰略地位,更將影響美國對台策略。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持續增加,特別是半導體產業,但由於其對台的高度重要性,成為美國關注焦點已不意外,但牽動的產業供應鏈衝擊,就不得不小心因應。

對台灣來說,除仍須深化與美國的經貿關係,減少貿易摩擦,對美投資和採購的調整以平衡貿易關係外,推動產業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價值,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進一步拓展新興市場,分散出口風險,將是降低美國高關稅壓力下的必經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