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攜手東協國際社會 推動土壤及地下水永續治理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日昨假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辦理「東協區域土壤及地下水挑戰與永續治理策略國際論壇」,本次論壇匯聚來自泰國自然資源與環境部及越南農業與環境部官方代表,泰國、印尼、越南學者,及國內地方環保機關、土壤及地下水產學代表,與在臺就學之外籍與臺灣籍研究生,共同探討我國與東協區域國家土壤及地下水環境治理挑戰與合作策略,並進行「土壤及地下水調查整治研究競賽」頒獎,表彰五組隊伍優秀研究成果。
環境管理署劉瑞祥副署長開幕致詞表示,臺灣早在一九七○年代就開始推動水污染防治、空氣污染防制及廢棄物處理,並於二千年公布實施《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逐步完備相關行政法規,並透過徵收污染整治費,有效推動污染預防和整治工作。環管署顏旭明署長指出,臺灣在過去二十年間,累積豐富的污染調查與整治技術經驗,藉由定期辦理國際工作坊、技術講習會及指導委員會,持續與國際接軌及經驗交換進而提升技術能力,為拓展以臺灣為核心的雙邊或多邊合作奠定良好基礎。本次論壇也藉由與東協區域國家的深度交流,促成產官學合作夥伴關係,進一步提升技術能力,改善環境品質,推動區域性永續發展目標。
本次論壇聚焦臺灣、泰國、越南及印尼在土壤與地下水環境保護上的挑戰,促進對東協夥伴國家的理解,凝聚產官學界智慧,深化國際合作並拓展臺灣在東協區域的影響力。論壇特設研究競賽圓桌論壇,提供「土壤及地下水調查整治研究競賽」參賽者展示創新成果的平台。競賽共有廿九組隊伍參與,初審選出十組進入複審,並於論壇中發表研究成果,透過專家與學生交流,深化對環境治理的理解,探討污染治理的創新策略與應用。最終評選出五組優勝隊伍,頒發總獎金十二萬元。競賽機制促進學術與實務結合,激發創新與永續思維,推動東協區域國家土壤與地下水環境的永續發展。
環境管理署劉瑞祥副署長開幕致詞表示,臺灣早在一九七○年代就開始推動水污染防治、空氣污染防制及廢棄物處理,並於二千年公布實施《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逐步完備相關行政法規,並透過徵收污染整治費,有效推動污染預防和整治工作。環管署顏旭明署長指出,臺灣在過去二十年間,累積豐富的污染調查與整治技術經驗,藉由定期辦理國際工作坊、技術講習會及指導委員會,持續與國際接軌及經驗交換進而提升技術能力,為拓展以臺灣為核心的雙邊或多邊合作奠定良好基礎。本次論壇也藉由與東協區域國家的深度交流,促成產官學合作夥伴關係,進一步提升技術能力,改善環境品質,推動區域性永續發展目標。
本次論壇聚焦臺灣、泰國、越南及印尼在土壤與地下水環境保護上的挑戰,促進對東協夥伴國家的理解,凝聚產官學界智慧,深化國際合作並拓展臺灣在東協區域的影響力。論壇特設研究競賽圓桌論壇,提供「土壤及地下水調查整治研究競賽」參賽者展示創新成果的平台。競賽共有廿九組隊伍參與,初審選出十組進入複審,並於論壇中發表研究成果,透過專家與學生交流,深化對環境治理的理解,探討污染治理的創新策略與應用。最終評選出五組優勝隊伍,頒發總獎金十二萬元。競賽機制促進學術與實務結合,激發創新與永續思維,推動東協區域國家土壤與地下水環境的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