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科館重現八斗子罾子船手工造舟技藝
▲在海科館館長陳素芬及海委會科長羅斯平協力下,為八斗子傳統木造罾子船的船身釘上了船眼(龍目),象徵船體正式完工。(記者王世明攝)
為了傳承和復興臺灣傳統造舟技藝,位於基隆的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與海洋委員會,今年合作展開的「重現八斗子罾子船手工造舟計畫」,在為時半年的期間集結了專業團隊與民眾共同以手工所打造的八斗子罾子船,昨(二十)日在海科館館長陳素芬及海委會科長羅斯平兩人協力下,將這艘以重振八斗子傳統木造罾子船的船身釘上了船眼(龍目),正式象徵著船體完工落成,完工後的木造船自即日起先行展示於海科館海洋劇場的半戶外空間,讓民眾可以近距離感受這艘結合現代技術與傳統工藝所打造的手工船。
海科館長陳素芬指出,這項「重現八斗子罾子船手工造舟計畫」,團隊在歷經半年的工作及經由兩場次的大眾造舟工作坊後,終於完整重現八斗子的罾子船,讓這些承載著豐富的海洋智慧和捕撈技術的木造船隻能夠重回八斗子地區,非常具代表性與象徵意義。因為此次計畫不僅是對過往漁業歷史的追溯,更是一種造舟技藝的保存與再現。透過團隊測繪記錄實作及民眾手工造舟的過程,相信能夠拉近社會大眾與海洋的連結,並提高對海洋文化的認識與關注。
海科館表示,透過實作工作坊,參與者不僅學習如何使用木工工具,參與製作船體零件,更親手彩繪船身的機會。體驗這項傳統的造舟歷程,這不僅是一次難得的手作經歷,也讓更多人理解木造罾子船在八斗子漁業發展中居於重要角色,透過這些工作坊,不僅重現傳統技藝,更是喚起大眾對海洋的情感聯結,讓每個人都能成為海洋文化的傳遞者與守護者。
海科館在船體完工之後,計畫將這艘完成的罾子船永久典藏於館內,作為傳承臺灣海洋文化的象徵。從明年起,海科館將持續舉辦一系列的木工坊與相關推廣活動,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並學習這項傳統技藝。「重現八斗子罾子船手工造舟計畫」不僅是對過去漁業文化的致敬,更是一場集體記憶的重建,為未來世代提供了一個了解海洋、尊重海洋的契機。
海科館長陳素芬指出,這項「重現八斗子罾子船手工造舟計畫」,團隊在歷經半年的工作及經由兩場次的大眾造舟工作坊後,終於完整重現八斗子的罾子船,讓這些承載著豐富的海洋智慧和捕撈技術的木造船隻能夠重回八斗子地區,非常具代表性與象徵意義。因為此次計畫不僅是對過往漁業歷史的追溯,更是一種造舟技藝的保存與再現。透過團隊測繪記錄實作及民眾手工造舟的過程,相信能夠拉近社會大眾與海洋的連結,並提高對海洋文化的認識與關注。
海科館表示,透過實作工作坊,參與者不僅學習如何使用木工工具,參與製作船體零件,更親手彩繪船身的機會。體驗這項傳統的造舟歷程,這不僅是一次難得的手作經歷,也讓更多人理解木造罾子船在八斗子漁業發展中居於重要角色,透過這些工作坊,不僅重現傳統技藝,更是喚起大眾對海洋的情感聯結,讓每個人都能成為海洋文化的傳遞者與守護者。
海科館在船體完工之後,計畫將這艘完成的罾子船永久典藏於館內,作為傳承臺灣海洋文化的象徵。從明年起,海科館將持續舉辦一系列的木工坊與相關推廣活動,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並學習這項傳統技藝。「重現八斗子罾子船手工造舟計畫」不僅是對過去漁業文化的致敬,更是一場集體記憶的重建,為未來世代提供了一個了解海洋、尊重海洋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