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交趾陶:南系建築古蹟藝術修護學術傳承之探討(一)
【記者王輝丹/臺北報導】 2024/11/24

▲學者王慶臺。
金門交趾陶作為南系建築之重要裝飾元素,不僅展現了華人社會對美的追求,亦是地方民間信仰與文化象徵之具體體現。學者王慶臺指出,交趾陶不僅是一種工藝形式,更是一種文化表達,蘊含著歷史與社會的集體記憶。因此,在進行古蹟修護時,他強調學術研究的重要性,以嚴謹的態度執行每一項修護工程,確保工藝技術的原真與歷史文化的延續性。

傳統工藝研究之不足,在於僅注重技術執行,而忽略學術深度探討。王慶臺指出,必須確定圖稿的正確性,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化。藝術教育之目的,在於啟發學生,而非僅追求技術之精湛。在金門交趾陶的保存與修護方面,亦應秉持此教育理念,將交趾陶工藝提升至學術研究與實踐創新的層次,旨在促進護南系建築古蹟藝術修護學術傳承及在兩岸中的歷史定位。

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金門交趾陶的修護涉及多學科知識,包括材料科學、建築學及藝術史等領域。修護過程中需重視材料選擇與工藝技術的復原,並結合歷史文獻考據,以確保修護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

在古蹟修護中,底稿的正確性與研究是關鍵步驟,修護執行者需要瞭解稿圖,並依制定的修護計劃執行,精確做好每一處損壞的細節及其修復。學者認為,唯有通過科學方法與學術嚴謹,方能真正保護文化遺產。只有建立學術嚴謹的標準,方能確保文化遺產修護工作的持久價值。進一步而言,金門交趾陶的修護工作不僅是一項技術活動,更是一個涉及文化傳承與藝術史的復雜過程。為確保修護工作的質量與效果,需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專業培訓,提升其對交趾陶工藝及藝術史內涵的認識。此外,還應建立與完善修護工作的管理體系,從制度層面保障修護工作的規範性與科學性。

在學術研究層面,未來可進一步探索交趾陶的工藝技術、風格演變及其與地方文化的關聯性,以深化對交趾陶的認識。同時,通過比較研究,探討金門交趾陶與其他地區類似工藝的異同,為其保護與傳承提供更為寬廣的視野。

此外,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字化技術可為金門交趾陶的保護與傳承提供新的處理手法。例如,利用三維掃描與打印技術,對交趾陶進行精確復製,以備不時之需;運用虛擬現實技術,讓更多人能夠身訪其境地感受交趾陶的魅力,從而增強其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

金門交趾陶作為南系建築的重要裝飾元素,其保護與傳承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未來,應在學術研究、技術保存、人員培訓及管理制度等方面持續努力,以確保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得以延續,並為兩岸文化交流與融合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