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到「看到」医师跨出诊间走入美术馆 带领医学生培养观察力及同理心
【记者何弘斌/高雄报导】 2024/09/27

近年来大医院医师兴起出走潮,医学生也对医疗环境的未来感到彷徨,医界青壮辈外科医师吴柏宣不减热情,每学期带领高雄医学大学的医学生走入美术馆,透过观察艺术作品,培养观察力与感知,进一步建立同理心,要唤回年轻世代对医学的热情。(见图)

高医冈山医院今(廿六)日说明,吴柏宣现任该院一般及消化系外科主任,二○二一年首度与高雄市立美术馆教育及公共服务部合作,逐步将视觉艺术课程导入外科实习医学生课程,每两周一次,他带领十多位大五、大六的医学生走入美术馆,学习以中立态度仔细观察艺术作品,不以个人情感或预设观点,来解释或判断所观察到的现象,而是进一步感受作品背後的情绪,以及作者所想要传达的意涵,同时也结合当前文化与社会的背景,让学生理解文化和社会的脉动。

吴柏宣表示,现代医学教育中,观察力与同理心被视为医师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这两者不仅有助於精确诊断,更能促进与病患间的情感连结,提升医疗服务品质;然而,传统的医学教育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难以有效传授这类「软实力」,医师国考也不会考。在临床实习和轮班压力下,医学生与年轻医师往往无法充分发展这些能力,如何在繁重的医疗工作中仍能保持人文关怀,成为当前医学教育的挑战。

吴柏宣指出,近十年来,国内外医学教育透过不同教学策略培养医学生的同理心,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病人情境以及艺术和人文学科的融合等;以美国为例,哈佛医学院与波士顿美术馆合作,为一年级医学生开设艺术课程,训练医学生观察艺术作品。观察发现,修课学生在诊断精准度上有显著提升,并且更能够细致地观察到病患的外在症状;耶鲁大学研究更显示,医学生修习艺术课程後,在识别非典型症状和诊断罕见病症时,表现更好。

吴柏宣说,观察一幅从未见过的画作,与诊疗一位全新的病人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学生课後分享,这门课开启了自身感官力,巡房时除了看生理数据外,也会更仔细观察检查病人状态,在诊断时更能不带预设偏见,有助於改善医病关系,提升诊断技能。

此外,该门课程跨域的学习方式与美术馆开放空间,让医学生从繁忙的临床环境中暂时抽离,师生们放松心情,一同交流对艺术作品的观察与感受,也能进一步理解、容忍彼此不同的意见,藉由观察力与同理心的启蒙,提升其医学专业表现。

吴柏宣强调,希望未来将该门艺术课程分享给更多医疗人员,透过学习「看」的方法,对医学有更多反思。